去年,刘华清的老部下、海军前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曾在《现代舰船》发表长文,回忆老首长。他详细描述了三次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的细节,再现了刘华清在海军司令员任上“谋划”中国航母的功绩。
在1984年1月6日-11日的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期间,刘华清对航母的表态是“现在国力还不行,要等一段时间”。
1985年12月,海军第二届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尽快缩短海军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986年初,郑明向刘华清汇报海军装备发展15年设想,其中提到了要启动航母论证。刘华清做了很多具体指示。他说:“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终于,航母的论证工作在1986年年中启动,由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直接组织。1986年8月初,刘华清把郑明和时任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的王季县叫去,专门交代了航母论证工作的指导思想。刘华清说:“航母的战役战术、作战需求论证很重要。而且航母造什么样的,怎样造法,也是海军全面建设的事。是直升机航母、护航航母,分步走,还是直接造护航航母,要好好论证一下。”
1986年11月,刘华清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军内外领导和著名专家,不少与会者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国家支持发展航母,这和刘华清的想法不谋而合。“航母发展的论证终于正式提到海军建设的议程上来。”郑明说。
1987年1月9日-13日,第三次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在会上,刘华清又提到,“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空母舰,无论是攻击性的或垂直短距起降型的,都是为了解决防空和海上攻击问题,都在注意发展。美国、苏联都在大搞,其他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英国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在搞,日本因为是战败国,宪法不允许搞,但搞起来也容易。我们搞难处多一些,财力、技术都有一定困难,但从长远考虑,还是需要的。十年内不搞、十年之后再搞,也还会有困难。因此我要求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
刘华清接着说,“中国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显然,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