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2006年,同样是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为了防止外资炒作,监管部门出台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对于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设置了一系列限制条件,然而依旧挡不住外资削尖了脑袋往中国楼市里钻。
2015年,有关部门修改了上述意见,大大放宽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的限制,当年却迎来近6年房地产利用外资的最低增速——-53.6%。
不是打脸,而是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面出现了变化,此一时彼一时也。
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时代或者说“黄金时代”已慢慢不再,高收益光环逐渐褪去。然而,在连同外资等各方力量的炒作下,房价已在高位盘整,当初来势汹汹的炒楼者赚个盆满钵满后人去楼空,如今单剩下一个一旦崩盘就将引发各种系统性风险的楼市。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此时的接盘侠们更以个人按揭贷款的逆势上涨刷出了高昂的存在感。
说为国接盘,纯属无奈自黑,以未来二三十年的青春与收入投入中国的房地产事业,自此与房贷为伴,谁又真的愿意?谁就没点诗和远方想去追求?
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接盘,为什么要买房,是自己内心的召唤?还是丈母娘的召唤?又或是更多旁人目光的胁迫?在高房价上骑虎难下,反而成了如今许多年轻人生活的常态。
机制
无论是媒体隔三差五出来喊话,还是前不久万科总裁郁亮接受岛妹大东家专访时,提出要利用踩刹车后的宝贵时机,建立长效机制,言语从来没能将市场的迫切表达千万分之一。
缺乏长效机制的房地产市场是怎样的存在?请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6年前11月房地产用地供应量增速数据暂缺)
显然,全国房地产用地的供应量增速与开发投资的增速呈现了较强的相关性。政府供地多时,投资增速也快。
比如2013年,房地产用地同比增26.8%,到2015年,增速则大跌至-20.9%;供应量悬殊8万公顷左右,增速悬殊将近47个百分点!没有悬念,两个年份的投资增速分别是19.8%和1%,各自大开大阖。
在房地产供应市场,政府的绝对强势地位和颇为随性的供应风格,使市场的投资步伐和预期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