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起,杭州成为全国首个用支付宝就可以坐公交的城市,无须押金。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00分以上,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可在杭州的景区、机场、公交站等315个点免费借雨伞和充电宝。
技术的创新带来生活方式的创新,更带动整个城市的创业创新。近几年,杭州的创业氛围,经常被拿来与北京、深圳放到同一层面相比较。杭州的信息经济、旅游业的发展,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
宏观面上,杭州有1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2个国家级的高新区,2个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24个国家级的众创空间,19个省级的特色小镇,这些都是创新的载体。
苏州:低调的园区经济先行者
尽管在国际知名度上,苏州没有G20后时代的杭州那般风光,但苏州的经济实力、工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氛围等多项指标上都胜过杭州。
作为非省会城市,苏州的GDP超过杭州近40%,一直是个低调的前行者。经济上,苏州被叫“苏老五”好多年,GDP仅次于北上广深,近些年才被津、渝超越。
苏州“十三五”规划中,定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苏州没有国家布局的钢铁、化工、车船、军工等重要工业,也缺乏教育、科研、医疗资源,但先天的优势是紧挨着上海。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教授张贵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苏州靠近上海,一方面可以疏解上海的人口,另一方面紧跟上海科技等方面的创新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和上海逐步同城化,相比南京更为开放,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为灵活。
从乡镇企业做起,从上海挖技工,苏州做出了全国闻名的苏南模式,再引入外资,给外企做配套,如今拥有沙钢、金螳螂、波司登、恒力、同程网等大型企业。如今,九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苏州投资。
2015年,苏州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列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谷歌旗下的风投部门Google Ventures首次投资的中国企业是苏州的旭创科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是苏州经济的里程碑,20多年来创造了跨越式发展奇迹。2013年园区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分别是开发建设之初1994年的168倍、940倍和3200倍。
园区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生态环保指标列全国开发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