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还包括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文件稿,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包括《条例》在内的两个文件的1955条修改意见。
习总为何如此重视程序?不妨宕开一笔,谈谈我们在起草文件中,程序的意义。
岛叔此前曾专门就政府工作报告,对起草者进行过采访。一个中国式的文件出炉,外界看似干燥、乏味的语言背后,其实是字斟句酌,每一句都反复推敲。这是因为在上升为国家意志后,每一句都可能延伸成地方施政的原则。是以,每年全国两会,提交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报告草案,与总理最后念出的版本间,有着细微而重大的差异。
一份党内制度中少见的准则,和时隔十几年修订的党内监督条例,对程序感的要求只会更多。而这背后,是中共实实在在在发现问题、并且一步步推动问题的解决。
落实和执行
无论是准则还是条例,制定出来就是为了执行的。现有的一个优势在于,这些制度都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此前经过了长期的从严治党实践之后,在实践基础上提炼和固化的。以前一些探索性的行为,现在更有章可循;制度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可以在实践中继续强化。
今天另外一则有意味的新闻在于,第十一轮中央巡视正式开始,同时对北京、重庆、广西、甘肃展开“回头看”。王岐山出席的这次部署会议指出,这一次巡视,是六中全会后的“再出发”;“制定《准则》、修订《条例》体现了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这几乎可以看作是对六中全会、对这两个文件的最新“学习体会”。
毕竟,从严治党从来就没有休止符,而是“永远在路上”。制度笼子扎紧了,剩下的就要8800万党员全都动起来了。过去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在这个命题上,没有禁区、没有例外、没有法外之地;未来,这种趋势只会加强,不会削弱,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过程。要想跳出“历史周期律”,这也是必须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