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是这样学的,也是这样做的。2015年5月的一天,一名建筑公司老板来到王华的办公室,说明“来意”后,悄悄塞给他一包礼品。王华断然拒绝:“你来参与援疆项目建设,我们热烈欢迎,但要凭实力说话。”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我们是党的干部,不能在这种事情上犯错误,给援疆工作留下污点。”
王华的可贵在于,不仅善于做事做成事,而且勤于学习,有思想。
王华十分关注新疆的历史和文化,读了《新疆“三史”教育简明读书》《新疆史鉴》《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研究》《新疆的历史及民族与宗教》《新疆五十年》等十几本著作。
王华认为,在民族聚居区域,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固然重要,但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同样重要。
在采访中,兵团干部职工普遍反映,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干部越来越少,以致即便与少数民族群众面对面也不知他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
在王华看来,说话是人与人交流最基本的方式。倾听对方,才能了解对方,才能开展工作。汉族学生、干部不懂少数民族语言,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短板。培养大量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学生、干部,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
教育,特别是语言教育是民族团结基础的基础。这是极有见地的观点。
五
站在伊犁河边,遥望水流西去,历史的足音仿佛还在回响。
1842年11月,民族英雄林则徐来到伊犁惠远城,兴修水利,推动屯垦。187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以70岁高龄抬棺西征,1878年收复南疆,1880年合围盘踞伊犁河谷的沙俄军队;次年经过公史曾纪泽艰苦谈判,被沙俄侵占10年之久的伊犁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54年10月,兵团成立,团场遍布天山南北。他们团结各族群众一道开荒放牧、兴修水利,筑路开矿、发展生产,拱卫西部边陲。
这是先人用生命捍卫的神圣领土。
这是今人用汗水浇灌的美好家园。
王华在一首小诗中写道:我喜欢伊犁,塞外的风是敏感的,冷暖是热烈的/我喜欢伊犁,不是我来自江南,而是我从江南来。
王华爱伊犁、爱四师,爱兵团、爱新疆。爱这里的山山水水,爱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同胞。就是这份爱,使他主动从发达富庶的鱼米之乡来援助西部相对落后的新疆,把品行和干劲、知识和智慧连同自己,永远留在祖国的西部边陲。(本报记者李亚彬王瑟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