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构建现代化的港口群。
我市作为内陆城市,将依托津冀港口群促进我市无水港与天津河北出海港口的协同发展,打造北京便捷出海口,并不断优化完善我市无水港的集疏运体系,提升综合运输能力。
四是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
目前京津冀地区共有8个民用机场;北京首都机场2015年旅客吞吐量899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北京新机场也正在建设中,这两座机场形成北京作为区域航空门户的主要服务机场。新机场航站楼现在已经开工建设了。从这张图可以看到新机场未来在京津冀地区航空服务的关系。北京机场跟天津机场有85公里,刚才讲的发展带,到保定只有100公里,到北京城市50公里。这几个机场未来构成整个京津冀地区国际机场服务水平。目前新机场规划能力是一期规划能力7200万人次,远景是一亿人次。这是新机场规划占地的情况。新机场高速路是北京新机场外围配套“五纵两横”骨干交通项目,是保障新机场与其主要客源地北京市中心城之间快速联系的专用高速公路,是新机场运营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
五是发展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的都市圈,实现三地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因此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不能仅单单立足于道路互联互通,更要站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的角度,树立全局意识,把握交通一体化任务的前瞻性和创新性。2015年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和《规划》明确布署了要大力发展城市交通,习主席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更是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16年,我委将加大区域城市交通协同发展力度,真正做到落实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的要求。按照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市委改革小组下达的要求,我们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及“十三·五”规划编制,研究提出《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总体方案(2016年-2020)》和《2016年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
未来城市发展的公交优先城市交通,除了具体工作,大概有几个指标,一个是未来人口控制在2300万,机动车保有量不超过630万辆,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五环内机动车流量要低10%-15%,五环内交通指数5.5,机动车污染物排量,日出行总量,交通事故死亡率都提出指标。
六是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要求,我委将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以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为重点,打造京津冀区域交通智能化示范区。
主要任务包括: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建设、ETC电子系统建设、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等。目前京津冀一卡通跟河北、天津相关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建设。2015年我们实现了京外乘客在北京139条公交线路可使用持有“交通联合”字样的一卡通刷卡乘车。再一个ETC电子收费系统,京津冀三省市ETC用户达到了245万,其中北京ETC用户达到180万,电子收费通行量占总通行量的35%以上。现在一卡通已经实现全国联网。再一个是联网售票工作有很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