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大学的一名投资人称,“从2011年底开始,华西大学资金链就已断裂,很多人开始向警方和政府部门反映,遗憾的是无人重视此事。没想到现在自己成了非法集资的参与者。”
陕西树理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振凯介绍说,“由于民办院校资产权属不清晰,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之间界限模糊,因此非法与合法很难认定。每一所民办院校的资金流向不同,如果集资款没有用到办学上,而是挪作他用,则可能构成非法集资甚至涉嫌集资诈骗犯罪。”
近十年来,不只西安联合学院和华西大学,还有更多陕西民办学校深陷非法集资之中,包括西安金融财贸学院、西安高新技术培训学院、西安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专修学院、西安华夏专修大学等10多所民办学校。
2014年11月21日,西安中级法院对西安高新技术培训学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进行宣判,该校负责人刁继花、刁继珍被判无期徒刑。该案涉案金额高达3.6亿元,为当地法院近三年审理的最大一起非法集资案。
民办高校困局
陕西民办院校经历30年发展,显露出不寻常的“疲态”,在融资渠道窄、生源短缺双重压力下,民办院校走到一个十字路口。
自1984年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民办公助)成立,至2014年底,陕西目前有民办高校(机构)68所,多数学校位于西安。
西安一位民办高校负责人说,陕西民办院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年至1994年是民办高校起步阶段,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购置桌椅板凳即可招生开课。在此期间,陕西涌现出了一批知名民办高校,民间办学蔚然成风,形成强烈的聚集效应。
1994年至2004年,陕西民办高校进入快速扩张期,由最初几所剧增至几十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对学校软硬件有了更高要求,为了能招到更多的学生,民办院校开始注重软硬件投入,大规模地开始修建新校舍,资金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西安联合学院一位原高管称,“因民办学校权属不清晰,多数民办院校是租赁土地,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为了缓减资金压力,便向民间进行大规模集资,很多院校负责人起初想法都是好的,但后来窟窿太大停不下来。”
2004年至2014年,是民办高校发展最为艰难的十年,由于资金来源持续单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质量和特色不够鲜明、权力主体关系混杂,以及就业体制改革、高教发展方式调整等,对民办院校形成倒逼态势,随着生源大面积减少,导致民办高校危机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