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战争史其实也是一场武器装备的竞赛史。
核武器由于其强大的爆炸威力,以及后续核辐射带来的可怕影响,所以一直是被限制发展的对象。
因此,世界各国将主要资源集中在常规武器的研发上,对常规武器的体积、爆炸威力和杀伤范围的要求越来越高。
美俄“暗战”与“冷战”还在继续
1991年,美俄签署了为期20年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此后,发展大威力常规炸弹成了美、俄两国军队迫在眉睫的需要。
其实,早在2002年,俄罗斯情报机构就获得了美国秘密研制“炸弹之母”并准备用于伊拉克战争的作战行动的情报。
2003年3月,美国空军在艾格林空军基地进行首次试验随后很快投产并仓促装备部队,型号定为GBU-43/B,但是由于交付作战部队的时间太晚而没有来得及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
在美国成功试爆巨型炸弹之后,俄罗斯就加快了“炸弹之父”的研发步伐,并且要求比美国的巨型炸弹威力更大,爆炸力更强。
云爆弹爆炸示意图
2007年9月11日,俄罗斯“炸弹之父”试爆成功。
有军事评论家认为,俄罗斯选择“9·11”敏感时期试爆“炸弹之父”,是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一次猛烈回击,也表明俄罗斯有意向世人展示其正在恢复“元气”,并拥有诸多最新武器和赶超美国的能力。
仅4天后,美国就回应称其拥有威力更大、性能更优的新一代产品;
10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申请紧急拨款加紧研制巨型钻地炸弹;
11月,美国国防预算增加1000万美元用来为B-2隐身轰炸机装备巨型钻地炸弹。
2007年9月11日俄罗斯“炸弹之父”试爆现场
应该说,在美、俄关系持续紧张的局势下,美、俄相续在阿富汗与叙利亚使用“炸弹之母”和“炸弹之父”,也是美俄持续较量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