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之父”产生的巨大“蘑菇云”和冲击波,对坦克、洞穴、地堡和掩体等密闭空间具有显著的摧毁作用,破坏力相当惊人。
另一方面,“炸弹父母”都是依靠炸药云雾来消耗殆尽空气中的氧气。威力大的“炸弹之父”需要燃烧的氧气更多,会形成更大范围的“真空”。在缺氧的情况下,爆炸范围内敌人的肝、脾等内脏会立刻迸裂,肺部也会萎缩,眼球也可能脱眶而出,死状极为恐怖。
此外,还会产生更多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特别是在封闭的建筑物内,更容易导致人畜死亡。
俄罗斯“炸弹之父”炸弹爆炸画面
因此,俄罗斯人将之视为“炸弹之王”也不是没有理由。
2007年,“炸弹之父”第一次试爆后,时任俄罗斯军队副总参谋长亚历山大·鲁克申甚至宣称这种炸弹“可以与核武器媲美”。
这句话有些夸张,从常规炸弹序列来看,“炸弹之父”威力的确很大;但是真正比起核弹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
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小的核武器当量也有1000吨TNT,而普通1000千克级炸药也只能释放约1吨当量,威力最大的“炸弹之父”也才44吨当量。
美国最新研发的大型精确制导钻地炸弹MOP,因其威力可能超过“炸弹之父”3倍,故有“炸弹之祖”之称,不过,目前还没有实战经历。
美军B-2战略轰炸机挂载的“炸弹之祖”
2,美俄较量
如果仅看爆炸威力就将“炸弹之王”的封号给“炸弹之父”,显然不太客观。
“炸弹之父”与“炸弹之母”,背后实质反映了美、俄两个国家在弹药发展上的不同思路。
俄罗斯人一味求大,“炸弹之父”有点简单粗暴;而美国人在“炸弹之母”设计上力求“灵活、精准、可控、有效”。
“炸弹之父”(右)与“炸弹之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