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由于无人机具有上述种种优势,其体积大小完全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来决定,起飞方式具有高度灵活性:既可以是有人作战飞机撒布,也可以是大型无人机撒布,甚至还可以是用车载乃至手抛起飞。因此,不仅仅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无人机可以使用蜂群战术,即便是普通的舰船,甚至到陆军的步兵分队这一层次,也有可能使用小微类型的蜂群无人机灵活执行各类任务。
想想看,原本步兵需要冒着敌人火力去拼死炸碉堡的行动,现在变成了躲在战壕里,掏出无人机扔上天(更可能还是支起来发射架),然后在操作台上像玩游戏一样就把敌方的火力点逐个打掉了。
这个画面并非痴心妄想。
叙利亚战场上,某交战双方已经开始使用无人机互相轰炸,只不过因为所用某型号无人机本来是我国产的玩具,用来作战的话,效果可想而知——无论是载重还是精确程度都非常“草根”。
随着无人机技术进一步发展,危险而强大的蜂群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上必将得到广泛应用,说无处不在也不为过。
试想一下,海军舰船普遍携带蜂群出动将是一副什么景象?那是满世界的航母啊!
5,障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然,想象总是更加美好。若要付诸实践、使无人机蜂群在实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我们至少需要跨越下面这三道门槛。
首先,人工智能问题。
目前,无人机的自主性普遍较低,即便是赫赫有名的美国“捕食者”无人机,也需要有一个飞行员通过地面站在远距离上对其进行遥控。依赖远距离遥控,仅仅就信号传输处理耗时而言,必然导致无人机对于战场情况作出反应出现延迟。
在对地攻击中,这么一两秒钟的延迟也许不算问题,但是,在未来激烈的空中对战中,时机差之毫厘,战果将失之千里。
另外,在无人机群的飞行过程中,有一点非常关键:各无人机之间必须互相交流信息后进行协调计算,从而确保不会发生碰撞,然后涉及任务分配、目标选择等。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运作。
然而,人工智能水平越高,对机载计算机的能力要求就越强大,所需能耗就会翻倍。
目前的电脑以Intel的I5CPU芯片为主,运算速度跟20年前的386时代相比,早已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不过,只要拆开你的台式机机箱,看看目前的电源模块功率标称是多少,CPU上的风扇有多么巨型,再回忆一下当年386时代的小巧玲珑电源模块和没有风扇的样子,相信你就明白了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