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完成了列宁提出但尚未完成的任务,从六个方面系统地说明和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地位、作用。
正是以上这些贡献,《实践论》《矛盾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新阶段。1950年12月《实践论》发表后,苏联真理报编辑部发表评论《论毛泽东的著作〈实践论〉》,认为“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简洁和明晰地概述了唯物论的认识论——反映论。在他的著作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关于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关于革命理论在实际革命斗争中的意义的基本原理”。“作者全面地考察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并论证和发展了每一个原理。”前苏联著名哲学家罗森塔尔和尤金编写的《简明哲学辞典》指出,《实践论》《矛盾论》“是根据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具体材料创造性地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的卓越典范”。英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康福斯在《唯物主义与辩证方法》中指出,毛泽东在《矛盾论》里对矛盾特殊性“这个概念作了现时在马克思主义著述中最为完备的探讨”,“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里谱写了伟大的新篇章”。前苏联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出,“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这篇杰出的、深刻的、有重大价值的著作,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的卓越贡献。”日本学者松村一人在《论毛泽东哲学的意义》一文中说,“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及《实践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如果不学毛泽东的哲学,我们就不能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毛泽东的《矛盾论》的最大特征,在于它彻底地打破了对辩证法的教条主义理解”。
以上说明,《实践论》《矛盾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推进到了新阶段新水平。
(三)彻底批判了“左”右倾错误
毛泽东同志在《哲学批注集》中说,“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写出来的。
《实践论》题注说: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