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实践论》《矛盾论》实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质的飞跃。之前的哲学思想,一个特点是就某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个特点是就解决具体革命问题进行论述。《实践论》《矛盾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对具体实践经验进行哲学总结、升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新高度。
第四,《实践论》《矛盾论》对毛泽东同志之后的论著起着基础性作用。这之后的论著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运用和发展的。如《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等哲学著作,以及毛泽东同志所有著作中所饱含的哲学思想,都是对《实践论》《矛盾论》的运用、发展和具体展开。
《实践论》《矛盾论》及1942年开始的在全党进行的延安整风,极大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全党在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高度的团结统一,凝聚成磅礴力量,一举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科学指导思想。
(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推进到了新阶段新水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发现确立的、列宁发展的,其代表作有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哲学笔记》等,为人们构划了一个科学的认识论体系框架。《实践论》《矛盾论》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
《实践论》从现实出发,对社会实践进行分类,提出物质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有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阶级斗争、科学实验。这种分类有助于同唯心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划清界限。《实践论》详细阐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联系,提出两个飞跃的原理,同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彻底划清界限,使列宁提出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更加具体化理论化。《实践论》强调“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关于“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是具体的”思想;《实践论》关于“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的论断,使列宁“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思想更加具体深化。《实践论》对科学的抽象进行了进一步发展,提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十六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