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刘志兵:“两论”的写作背景、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2017-09-22 11:37:46   宣讲家网

第五部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第六部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结论部分把以上观点进行了综述。

3.“两论”的历史贡献

《实践论》《矛盾论》分别从实践和矛盾的范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中国化的论述,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华,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历史贡献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

(一)基本确立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一个哲学体系的基本确立,应该有一些评价指标。我觉得四个指标最有代表性:一是系统化、理论化的集大成者,二是集中体现最本质的内容,三是在其哲学发展史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四是对以后的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们用这四个指标来看《实践论》《矛盾论》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地位作用,可以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实践论》《矛盾论》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确立,进入成熟阶段。

第一,《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表达。毛泽东哲学思想,表现在各个方面,从根本上说,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思想,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哲学著作,都是论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而这个特点在《实践论》《矛盾论》中得到系统化、理论化地集中表述。

实践论

指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认识,必须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再从理性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和发展,这样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规律。那么,什么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是对事物内部矛盾、根本矛盾的认识。

《矛盾论》则是重点解决如何认识矛盾这个问题。我们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可以研究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怎么分阶段、不同阶段的任务是什么。这些是通过研究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特殊矛盾、主要矛盾、根本矛盾以及矛盾的转化等哲学理论来解决的。可见《实践论》《矛盾论》的结合,完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基本确立的标志。

上一页10/21下一页
分享到:
0 0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
Please report this message and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us.
Thank you very much!

URL: http://3g.china.com:8080/act/news/13000776/20170922/31502838_10.html
Server: cms-8-252
Date: 2025/02/12 15:41:07

Powered by China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