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代表:我是南锣鼓巷的,我们市中心现在在疏解、腾退,留白,为的是美化首都的环境。但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我想问副中心在规划时是否留足了绿地和公园。
主持人(黄彦):说到这儿现场的观众又要提问了,赶紧请出市民代表:
市民代表:我是南锣鼓巷的,我们市中心现在在疏解、腾退,留白,为的是美化首都的环境。但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我想问副中心在规划时是否留足了绿地和公园。
张力兵:没问题,留足了,应该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城市副中心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绿化、美化,增长吸引力的要求。我们现在可以说是集中力量在“绿”这篇文章上做好。首先就是要构建副中心的绿化格局,我带来一个图板,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所构建的绿色格局是“两带一环一心”,第一带是沿着潮白河的东部绿带,第二条绿带是沿着中心城区在西部一条绿带,“一环”就是围绕着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要形成一个环城的绿色休闲游憩环,“一心”是城市绿心,将达到70%。这是总体的绿化格局。
同时,我们还要进行重点的突破,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园林项目上,到2030年我们要建成九大森林湿地,城市副中心要建成38个公园,今后群众出门500米可以进入公园绿地。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指标。从近期的情况讲,可以说到2020年公园绿地的人均面积,公园绿地将从9.6平方米提高到18平方米。
第三绿化上形成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城市副中心的绿化我们一定要形成一个森林城市的效果,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我们的绿化体系要坚持尺度要大,厚度要宽,园林艺术的水平要高。一定要坚持这个。要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我们在前两年的努力下,我们已经在绿化当中建设的100公里自行车慢骑系统,今年再准备建设150公里,到2020年我们要建设630公里的自行车慢行系统,因为对于一些自行车爱好者来说这是非常理想的休闲的场所。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把绿这篇文章做足,这是城市副中心提升魅力的关键所在。
主持人(曹一楠):好,感谢我们的记者海燕,刚才在采访当中这位市民也谈到对于文化方面特别关注,下面想请问一下张区长对于大运河这文化带的规划方面现在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吗?
主持人(黄彦):这个问题如果从规划方面恐怕要从魏主任开始吧?
魏成林:大运河文化带是北京文化中心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说北京文化中心主要体现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是排在第一的,大运河非常美。而且大运河的特点,就是一条跨越时间和跨越维度的一条河,我们的河流一般是横向,黄河、长江都是横向的,而大运河把横向的自然河流贯穿起来,这是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都是非常有力,所以大运河的特点就是包容性、地域性和互相的交流。另外在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并不仅仅指的是通州段,还包括昌平的白浮泉、通惠河等等,多条河流,沿这些河流有一系列的文化古迹。具体的文化古迹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通州的文化古迹有哪些还是要请张区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