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
党风决定政风、社风、民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这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与组织保障。实践表明,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是最大的社会治理,是理顺民心、实现党长期执政、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环环相扣,“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对端正党风发挥了重大作用,伸张了正气,刹住了歪风,赢得了党心民心,极大地带动了政风、社风、民风好转,也推动了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针对群团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刀阔斧地改革群团组织,使群团组织更有效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几年,还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使党的建设覆盖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各个城乡基层,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些措施,对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5年来社会治理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我国社会治理思想创新与实践创新发展,不仅有效助力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且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新境界。
(一)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新境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思想与实践,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观察和分析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坚持、继承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思想,使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思想,不仅回答了社会治理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还回答了社会治理的评判标准和行动准绳问题,提出了检验社会治理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切实保障。这一系列创新性的社会治理思想和实践,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
(二)开拓了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新境界
“社会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由“管理”到“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思想更深刻、内涵更丰富。“社会治理”更加突出了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有利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创新思想,强化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权益保障制度和首创精神;更加突出民主政治和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社会治理要着眼于扩大人民民主,建设法治社会,提高社会治理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更加突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运用经济、法治、教育、行政等多种手段完善社会治理方式方法,标本兼治。这些标志着由传统的社会管理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社会治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