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人道救援,请“外交部”和相关国际组织合作,推动太平岛成为人道救援中心及运补基地;第五,鼓励海洋法研究人才,强化“国家”因应国际法律议题时的能量。
当天“国安会”的与会人员包括“副总统”陈建仁、“国防部长”冯世宽、陆委会主委张小月、“国安局长”杨国强、“行政院长”林全、“国发会”主委陈添枝、“经济部长”李世光、“海巡署长”李仲威、“外交部长”李大维、“农委会”主委曹启鸿、“内政部长”叶俊荣、“国安会”秘书长吴钊燮和“总统府”秘书长林碧照。
以上是蔡英文自7月12日南海仲裁结果公布以后的首度表态,从她所讲的四原则五措施中,仍旧保持了她一贯的模糊立场的作风,但也可以发觉一些意味深长之处。蔡英文的讲话中一直在强调“中华民国”对南海诸岛和相关海域的权利,但是“主权”声张却很模糊,在5项措施的第一条中只提到了“渔权”,而“渔权”和“主权”是两码事。第二,蔡英文在5项措施中多次提到“相关国家”、“国际组织”,是不是可以由此解读为“中华民国”所谓的权利主张是要借助外部力量共同开发太平岛。第三,邀请国际学者到太平岛对当地环境进行科学研究,这一点如果从“主权”角度来讲,可不是这么轻易允许的。第四,联合国际组织推动太平岛成为人道救援中心和运补基地,一旦开放为国际物资运部基地,那往后太平岛在南海的地位变化也许是另一个方向,而且尤其是发展运补基地这一点,更是留给国际社会极大的想象空间。
台湾联合新闻网20日发表评论称,南海仲裁判断出炉后,蔡政府虽表达“不接受、不承认”的立场,但对南海“主权”宣示,仍被质疑过于模糊,甚至对维护太平岛“主权”,连昔日台联“立委”都忍不住催促政府划定定专属经济海域。依此标准,蔡英文提出的四原则、五措施,恐怕也难以令人满意。
19日,大陆游客观光车火烧发生的同一天,蔡英文召开会议,有人以“火烧总统府”形容其危急,也可见民心对“国安”要求之高。既然会议已启动,算是蔡政府响应民众的第一步,但若拿不出化解危机的方法,即使“建立常态机制”,也属枉然。
岛内学者竟称““中华民国”不需要U形线”
“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赖怡忠认为,“中华民国”并不需要U型线这“乱七八糟的线”;台湾“清华大学”副教授黄居正则表示,长期以来南海是航行水域,历史性水域成立的可能性几乎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