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印度时报》等印度媒体也关注并引用“中国军力报告”,原因是该报告称,美国注意到中国在邻近中印边界地区增强军事力量。13日回答记者提问时,邓志强还说,美国接触印度是因印度自身有价值,而非与中国有什么关联。听上去颇有“此地无银”的意思。
“这个问题你最好去问中国政府”,在13日记者会上,邓志强在媒体追问下重复率最高的就是这句话。有时,他说自己并非专业人士,因此对一些问题难以回答。他解释美国为何出台“中国军力报告”时倒显得很明确——“用事实说话”“增进公众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了解”。
在中国学界,人们对此有另一番解读。金灿荣说,五角大楼“中国军力报告”最初依美国《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规定而诞生,此后每年五角大楼都需向国会提交。从最初的二三十页,到几年前90多页,再到今年145页正文,“中国军力报告”越来越厚,反映美国对中国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今年的版本除了南海和台湾,网络、太空等美国战略界关心的热点统统写进了报告。一方面,出台这报告可以满足这些人为美国“树敌”的需求,就像当年冷战时出台“苏联军力报告”,此外,外界一直有人说五角大楼“渲染中国威胁十几年”为的是“骗纳税人的钱”,这么分析当然“永远有效”,美国国防预算从最高峰时的6900亿美元,减少到现在的5800亿美元,其间美国GDP还是增长的,美国军方肯定不高兴。
中美,对抗还是缓和?
在五角大楼发布厅,邓志强告诉记者,美国应对中国军力变化的3大核心是:减少风险,寻求合作以及保持军力优势。在合作方面,他提到美中军方2015年在海上以及空中相遇时的规则取得了进展,两军在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如人道主义援助和灾难救援)方面也有合作空间。
什么是合作的基础?答案中显然少不了信任。杨宇军14日说,美方年复一年地发表所谓“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态势报告”,严重损害双方互信,并与中美两国两军关系的发展势头背道而驰。
中美在南海的角力会怎样演进?日本电视台14日说,起码目前看,中美双方都没有直接对抗的意图,五角大楼的报告只是对局势提出了警告,同时认为中国自身也明白,如果地区不稳定会导致其经济发展受影响,因此不愿与美国直接军事冲突。
随着菲律宾单方面推动的南海仲裁案即将公布仲裁结果,中美有很大可能性围绕南海问题展开新一轮较量。华盛顿智库学者中,有人开始为中美结束南海对抗,比如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帕特里克的提议是,要让中国尽快找到保全颜面进而给局势降温的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15日说,美国连年出台“中国军力报告”,说明美国的恐惧和担忧越来越正式,尤其在西太平洋,美国感觉到中国对它的威胁越来越大。但中美要防止在战略领域对立过于严重。
【环球时报驻美国、日本、德国特约记者丁小希李珍青木环球时报记者刘洋倪浩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