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作者刘晨是基于快送体验的“连咖啡”的忠实用户,现在她很少去喝公司的免费咖啡了。“咖啡不一样啊!免费咖啡,豆子口感不好,也只有美式一种。”刘晨喜欢根据心情选择咖啡类型。她说,咖啡不止是提神的饮料,而是舒缓紧张心情、调整工作节奏的生活方式。
“连咖啡”的张洪基介绍说,目前该品牌在北、上、广、深拥有70多个咖啡车间,覆盖了城市主要的商圈写字楼,咖啡日销量几万杯,在微信公众号下单,大约15分钟就可送达。
鲜花和咖啡相伴的生活,虽带有小众文艺情调的价值观,却因互联网技术的介入,在中国一、二线城市逐渐走向大众化,汇入送餐、快递等传统O2O产品门类,成为当下中国消费领域的增量板块。
“草根狂欢”还是“资本游戏”
遍布零售、餐饮、社区服务、美容、旅游、教育、汽车等众多行业的上门服务项目,真的可以“吃喝玩乐的同时,还能顺便把钱赚了”吗?
“因为上门服务的O2O一开始的门槛相对低一点,看上去比较简单,市场范围也相对比较广泛,线下的东西可以搬到网上,大家觉得比较容易进入。”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甘剑平说。
一时间,O2O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草根创业者。然而,正是由于进入门槛低,导致同质化竞争,使不少O2O项目在一时的繁荣之后很快就面临生存考验。
以餐饮外卖为例,由于基本都是同一模式,本来是拼成本拼效率,结果变成了拼“烧钱”。大家在选择平台订餐时,就拼哪个平台补贴高,钱烧完了就“玩儿完”。
O2O最早以团购形式出现的时候,便开始了惨烈的厮杀。大大小小几千个团购网站抢夺用户,被业界称为“千团大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般来说,O2O的创业项目大多是比较“软”的想法,商业模式也没有经过成熟的考验,走的又是补贴营销的模式,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烧钱后的困难,比互联网和传统企业死亡速度更快。
高额的推广花费也让初期创业者无以为继。这些新兴的O2O项目创业,推广主要是线下地推或渠道合作,以及线上优惠券补贴,前期烧钱烧得非常厉害。按每单交易推广补贴来算,比如每单补贴10元、日单一万单,一天就要烧10万元,虽然看起来门槛低,但实际上O2O并非“草根的狂欢”。
龙头的强势推进,更让草根措手不及。近几年,互联网巨头企业纷纷在O2O各细分领域布局,社区、餐饮、居家、汽车、医疗、教育等方面O2O服务层出不穷。以生鲜O2O为例,天天果园、京东、顺丰优选以其巨大的资金优势,打起了价格战,这让不少草根企业难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