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为什么会出现驾驶员一定要二选一撞一个人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提前没有发现路上的人,为什么没有发现他?无非是看手机、精神恍惚了,或者视线不能拐弯,没注意到路边胡同里忽然有一辆自行车冲出来。
但实际上,这些问题交给计算机去处理,很可能预先就会消灭那些极端的伦理问题。比如说,电脑不会看手机,不会精神恍惚,即便看不到路边胡同里面的自行车,也可以通过分享街角的摄像头视角去“看到”,拥有立体的视觉。所以,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技术进步,让90%的伦理选择根本就不发生,而不是到那一刻再去做艰难的选择。
其次,价值观的问题不应仅由技术公司来决定,需要法律、道德社会各界充分讨论,暂时还没到这一步。
观察者网:滴滴掌握的交通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已经超过了政府,您也提到滴滴在济南市主干道上去规划交通流。过去道路管理是政府的独享权利,当然反过来政府也承担全部责任,有什么问题我们统一找政府赔偿就是了。现在随着数据的快速增长,在某些地方,可能政府职能让掌握数据的公司来管交通,滴滴打算怎么平衡政府权力和企业责任义务之间的关系?
程维:滴滴提供的是技术,真正的操作者还是政府管理部门。
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也在磨合新的合作,政府做政府的,市场做市场的。大多数交易、定价、服务管理,应该交给市场。市场会鉴别出最好的服务最好的价格。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的活动应该给市场。还有一些操作涉及公共管理,滴滴可以作为技术提供方跟政府合作,但整体的管理权还是在政府,这样会比较好。
滴滴程维认为:滴滴提供的是技术,真正的操作者还是政府管理部门
观察者网:互联网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滴滴整个公司崛起的背景就是互联网的普及。现在滴滴的目标是把“行”这个问题解决好,但是随着互联网远程传递信息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劳动只需要交换信息流,而信息流是可以远程传输的。如果信息时代的下一个趋势是人的出行需求逐渐下降,通过远程交流和远程工作解决大多数问题,滴滴将如何面对这个市场逐步收缩的未来?
程维:今天的出行还远不够完美。我们在努力,中国的交通和5年前有一些改变,有新的产品供选择,但还谈不上美好。美好就是叫车不用等,路上不会堵,一路好心情。今天叫车还是要等的,可靠性也要提高,路上不会堵更没有做到。希望滴滴能够推动共享汽车,促使汽车总量减少的同时使用率提升。至于一路好心情,我们希望车的服务、车的空间真的能够做到舒适。从这个发展目标看,我们还差得很远,还远没有碰到发展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