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您认为普通人的驾照还有多少年的“大用途”?什么时候我们将不在意一个普通员工是否会开车?您有没有劝说过其他公司放弃自己的车队?
程维:这个不用劝说,只用服务好了,出行习惯自然会改变。我相信,20年以后年轻人再买一辆车,就跟今天年轻人去买一匹马一样,是很奇怪的事。在200年前买一匹马出门很正常,没什么可奇怪,那是2000年养成的习惯和最优的选择。工业时代,出行方式变成汽车,马成为历史,变成贵族奢侈品和博彩工具。现在到了信息时代,几十年后私家车就是用处不大的奢侈品。
观察者网:有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滴滴的网约车和现有的出租车体系会逐渐融合吗?
程维:这个问题很重要。滴滴今天有两个关键目标,一是出租车融合,二是国际化。明天的目标是共享汽车、新能源,后天是无人驾驶。
出租车融合我认为是行业的当前的主流趋势。我坚信几年以后出租车就是网约车,网约车也会变成出租车。滴滴第一步是出租车的线上化;第二步是出租车的市场化,网约车是市场化的出租车。共享经济容得下兼职司机,当然也容得下全职司机。在价格和牌照的壁垒终究不能一直存在。
出租车和网约车初期有竞争,希望未来会融合在一起。我相信,在未来的1-2年时间里面,出租车会逐渐地应用网约车很多模式,比如说系统指派模式取代扫街。比如说拼车、站点拼车,比如说用网络评价体系来衡量服务,以服务决定司机的收入。出租车司机不再是简单地用工作时间换收入,那些服务好的司机收入会更高。
和新零售一样,租车行业的线上、线下会越来越分不清,相互融合。出租车会越来越像网约车,而网约车逐步合法化,也会变成一种新型的出租车。网约车和出租车互不区分,这是滴滴的第三步。
接下来,我们会在一些城市试点网约车融合方案,我们尝试着让出租车来接网约车订单,并接受网约车一些好的机制。未来某一天你叫一辆快车,结果来一辆出租车,不要觉得奇怪。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出租车的服务变得越来越好,那就是互联网推动时代进步的表现。
观察者网:一方面出租车司机能够从网约车提高效率中得到好处,但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原来拥有一定程度的特许经营权,他们会接受新模式吗?
程维:出租车去接网约车订单,可以增加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司机只要在服务、效率上有所提升,就完全可以增加收入,相信有司机愿意尝试。另一方面如果附近没有网约车,但是有一辆出租车,你为什么不让他来呢?时代会向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