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之后,2017年3月,央行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愈发变得明确。潘功胜表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必须进行”。
进入2017年,代币、ICO渐渐盖过互联网金融的风头。据统计,2017年之前,国内ICO项目数量仅为5个,但2017年仅1-4月单月就达到8个,6月单月数量27个;全球ICO融资额,2015年、2016年分别为1400万美元、2.2亿美元,但到了2017年上半年却井喷至12.7亿美元。
2017年1月,央行联合上海市金融办、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分别在上海、北京,进驻火币网、币行、比特币中国等比特币、莱特币交易平台,开展现场检查,还约见了相关平台的主要负责人,要求其依法合规经营,严格开展自查、进行清理整顿。
4个月后,据媒体报道,这些网站每周都必须向央行汇报经营数据、ICO交易情况等。
2017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媒体透露,全国检察机关将严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犯罪、地下钱庄、网络传销等犯罪。
同期,证监会官网开始提示公众“警惕原始股诱饵、防范非法传销”,指出一些公司以即将上市为噱头、利用“原始股”“转板”为幌子虚假宣传,以传销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此前,证监会等15个部门联合公布了《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指出,股权众筹利用互联网融资,具有公开、小额、大众的特征,必须依法监管。
据统计,参与ICO投资的人,在广东、浙江、北京、江苏和山东最多,另据一些ICO平台运营商介绍,监管方面,北京、上海最严格。
2017年4-5月,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在海淀区、顺义区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2017年5月,国务院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督导组到贵州省开展督导调研工作,当月,贵州在全省展开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月活动。
宣传力度在不断加强。2017年4月,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传销识别指南》(2017年版),曝光了26种定性为传销的数字货币项目,指出特定机构为了吸引投资人,将货币价格炒高,一旦时机成熟就集中抛售,套现跑路,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典型案例包括珍宝币、马克币、百川币、维卡币、中华币、贝塔币等。
2017年6月,央行官网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个别企业冒用央行名义发行数字货币,其行为可能涉嫌传销和诈骗。
但无论怎样提示风险,都无法浇灭疯狂的情绪。据统计,2017年6月,ICO参与人次从上月的不足1万人,迅速飙升为将近6万人,融资金额则蹿升为超过14亿元,5月的数字仅为2亿元。比特币价格在8月13日上涨到每枚2.8万元,仅在8月份涨幅就超过40%,在央行出手之前的9月2日,比特币甚至一度上涨到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