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荐不保”的事迹屡屡上演,业内人士分析,或许这才是太平洋证券投行业务艰难的原因。
业绩低迷频繁融资
今年7月份的月度业绩快报显示,太平洋证券还是没有走出亏损泥潭,亏损近5000万,依然是唯一亏损的上市券商。
事实上,太平洋证券多年以来一直在上市券商盈利中处于倒数的位置。与此同时,太平洋证券的股价也多年垫底。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收盘,太平洋报收4.24元/股,是沪深两市唯一一家4元券商股,其总市值仅289亿元,同样排名倒数第一。就算近期券商板块集体大涨,太平洋证券股价似乎也并无改善迹象。
在盈利能力堪忧的情况下,太平洋证券对资金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为此,公司启动了一系列的融资计划。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以来,太平洋证券陆续发行了“17太证C1”、“17太证C2”、“17太证C3”、“17太证C4”四期债券,合计融资金额为45亿元。
此外,公司还通过配股募资资金。2016年,太平洋证券配股实际发行10.14亿股,发行价格为4.2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2.9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太平洋证券还计划发行不超过37亿元的可转债,2017年3月1日,太平洋公告将可转债的募资额上限调减到17亿元。
定增募资上,太平洋证券更是锲而不舍。从2011年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一直到2014年4月22日,公司定增结果最终公布。定增方案几经调整,最终募集金额只有37.59亿元,仅完成最初方案的约7成。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在资本为王的证券行业,同时也是经营风险业务的行业。大量金融业务的开展需要资金支持,对公司来说,也会带来负债率的上升,但关键在于如何合理控制风险比率。业务赚不到钱,通过融资来加大业务投入并非良策。最后可能陷入资金饥渴的恶性循环。”
可见在当前证券行业,已经不仅仅是靠牌照经营,而更多的是靠专业能力。(徐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