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将意味着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具有标志性意义;意味着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具有里程碑意义;意味着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具有国际意义。”刘永富在《报告》中说。
专项扶贫资金5年翻一倍多
刘永富在《报告》中提到:“我们建立了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六大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
脱贫是个系统性工程,决不仅仅是靠“输血”就能成功,而是要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获得发展致富的能力。在这方面,就拿我国脱贫工作的政策体系和投入体系来说,让很多“老大难”问题都有了针对性措施。
在政策体系方面,脱贫工作多管齐下。《报告》显示,涉及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指标、资产收益扶贫等。
在投入体系方面,2013~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从394亿元增加到861亿元,累计投入2822亿元。而且,金融扶贫力度明显增大,《报告》称,“十三五”期间,将发放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超过3500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381亿元,共支持了855万贫困户,贫困户获贷率由2014年底的2%提高到2016年底的29%。
有了制度体系的保障,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精准扶贫”成为脱贫取得成功的关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报告》也直面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以上的省份还有6个。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刘永富在《报告》中说。
对于未来工作,刘永富在《报告》中提到,将通过突出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夯实精准基础,坚持从严考核等方式,围绕“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总目标,确保完成任务。
会议聚焦2:扶 贫
两个减少: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
N个增加: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年翻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