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IPO募资规模不高,势必导致承销保荐费不及以往。上海一名保代谈到,“虽然IPO加速,但其实今年投行很不好做。一方面定增业务进展缓慢,另一方面IPO收入并不高。”
根据记者对历年IPO发行承销保荐费用的统计,记者选取上一轮IPO发行高峰期2010年(共上市348家)与今年(上半年上市246家)进行对比。
从募资规模来看,IPO规模逐年缩小。2010年IPO平均募资规模为17.76亿,2017年只有5.05亿,缩水2/3。这源于近年来IPO新规,比如发行市盈率不能超过23倍等。在募资规模收窄影响下,目前IPO项目承销保荐费并不高。从平均数来看,2010年承销保荐费平均为4836.93万元,今年上半年为3530.23万元,两者相差逾1200万元。
具体而言,2017年承销保荐费在1亿规模以上的大型项目数量骤减(2010年25家,2017年上半年3家)。大中型项目也在减少,收费4000万以上的项目在2010年有137家,今年上半年只有65家。
但收费在1000万-4000万区间的项目数量两者保持一致,2010年144家,2017年上半年148家。
显然,如今对于IPO项目,投行只能靠“拼量”才能提高整体收入,但好项目难觅。前述上海一家券商保代表示,“现在考验保代对项目的开拓能力,资质多的项目还是有,但好标的太多人抢。”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则表示,“好项目很难找,我们最近两次遇到的情况竞争很激烈,一个项目就有三四家同行与我们抢。”
客户沉淀之机
面对IPO加速、再融资放缓、并购审核趋严、债券融资大幅下降的环境,投行今年的路并不好走。
从各家券商情况来看,股权融资业务仍然是今年发展方向,但各家对策并不完全相同。
中信证券手握传统行业客户与国企客户,如今决定把中小客户纳入覆盖面。而招商证券打法相反,公司优势在于中小客户业务,公司今年把IPO项目开发对象瞄准“优质中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前述深圳券商投行人士分析认为,IPO项目会支撑下半年券商业绩表现。“随着IPO储备项目消化,投行下半年的业绩会有更大的改善。”
除了股权融资业务重点挖掘IPO业务外,债券项目的承销工作依然在加大投入。
今年以来,由于受债市市场环境影响,融资成本高,发行人发债意愿不强;同时监管层对公司债从严监管,今年上半年发债规模普遍下滑。以国信证券为例,公司债与企业债主承销金额分别下滑58.94%、82.39%。
有券商仍以发行公司债为重点工作。广发证券表示会“抓住市场机会积极加大公司债券项目的发行力度”。
而中信证券与招商证券今年上半年则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项目。根据报告显示,招商证券ABS项目承销金额达711.68亿元,同比增加82.1%;中信证券承销565.91亿元,同比增加73.43%。(编辑:杨颖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