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团队的官网回应以北欧的一些国家发展为例,表示纬度高也能发展轻工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国家,作为国家阶段性发展的例子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一个地区肯定不行,地区必须还是要发展自己真正有优势的东西。
东北发展轻纺产业不具成本优势
NBD:您刚才也表示,东北发展轻纺是一个错误,该如何理解?
孙建波:从历史来看,如果现在是在20世纪70、80或者90年代,还没有一个地区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的时候,东北可以做轻纺等轻工业。但现在已经处于21世纪,快要进入2020年了,轻纺等轻工业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这些对于东北是弱势产业的,在江浙等地已经非常发达,东北再发展这些产业的话,必然成本更高,竞争力更弱。
并且,即便是这些产业的劳动密集低端制造部分,也基本已经完成了从东南沿海向内地或海外迁移的过程。目前东南亚国家在轻纺、家电等产业上的成本优势明显,而东北地区的人力成本是远高于东南亚国家的。
东北地区并不具有发展轻纺等产业的廉价劳动力,东北地区的人口一直都是净流出,如果能够把东北自身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自然能够提高本地经济活力,而非靠把短板发展起来才能提高经济活力。
另外,如果东北地区发展轻纺等产业成本过高的话,势必要依靠政府补贴。然而东北由于优势不足,发展轻纺等产业是没有竞争力的,反而要占用更大的财政补贴才能做成。如果进行补贴的话,实际上也是把资源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影响优势产业的发展。
东北振兴,国家一定要多投入。但投入的资金,一定要引来自身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公司。这和养孩子一样,不能供他读书,供他娶老婆,还要供他将来养家糊口。那样的话,东北就又回到老路了,财政资金就有可能掉进黑洞里。资金黑洞型产业往往会以就业与稳定的名义,吃掉更多财政资金。这样,反而没有资金用于优势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了。
借助高铁发展优势产业
NBD:对于林毅夫团队回应中的,“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必须恶补轻纺工业的短板,长期来讲才能让产业结构步入良性发展”的观点,您是如何看待的?
孙建波:振兴东北不是扶贫,这好比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工业走下坡路,你能叫他从初级加工制造业重新起步吗?
再说,全中国没有轻纺工业的地方多了,难道要让每个地方都发展轻纺工业吗?这是不可能的。再者,如果说东北要补短板,那么西藏的短板要不要补,西藏没有家电,要不要把家电产业搬到西藏去;海南没有重工业,要不要在海南发展重工业?另外,即便从国家角度来说,俄罗斯可缺橡胶了,也没听说过要弄个温室种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