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两旺。”新天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宪岐谈到企业现状时,话语简单明了,“企业已经开足了马力。”
作为玉米深加工企业,新天龙坐落在吉林省的产粮大市四平市。目前,企业努力收紧各个加工环节,每天多挤出一百来吨的加工量。库存的1万多吨酒精仅够10天的销量。
玉米深加工业一直是吉林省的优势产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实现利润8.6亿元,去年同期则是亏损4.18亿元。
随着玉米恢复市场定价,加工企业原料成本回归合理,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开始复苏。然而,复苏背后,产业如何摆脱上下游衔接不畅的困境,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重重考验。
企业能否持续盈利
原料价格下降+享受奖补政策,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但奖补政策是否延续尚未可知
吉林省位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玉米自然成了当地重要粮食资源。玉米种植面积始终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70%左右,产量达2800多万吨。
目前,吉林省共有玉米深加工企业22户,产能1490万吨,占全国的17.5%,居全国第二位。
“企业落户玉米主产区,无疑占足了地利的优势。”松原市一家玉米加工企业负责人肖非说,连续多年的玉米临储政策,高企的玉米价格让企业举步维艰。他回忆,收购价最高的时候,一吨玉米2200多元,企业曾经一年亏损1.5亿元。
如今,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已从临储期间的“政策市”,走向完全市场化。同时,吉林省落实国家的奖补政策,企业今年6月底前实际加工消耗的去年省内新产玉米,可以得到每吨200元的补贴。
“目前,一吨淀粉的市场价格1900元左右,接近成本价,享受奖补政策尚可盈利。”四平市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部长王洪举说,政策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去年11月至今,吉林省共对14户玉米深加工企业给予补贴。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26.2亿元,同比增长7.0%,销售收入115.9亿元,同比增长6.7%;累计加工转化玉米588.5万吨,同比增长15.6%。
企业的日子见好,农民咋样?“在政策的保障下,去年基本没有出现农民卖粮难。”四平市粮食局局长王志军说,过去春节前和春耕前为售粮高峰,今年春节后不但没有迎来售粮高峰,玉米市场反而稍显紧张。
尽管发展曾经一度放慢脚步,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在国内依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目前,拥有聚乳酸、化工醇、秸秆制糖、生物丁醇等国内领先的生产技术,具备万吨级以上的生产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