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官方数据披露,2017上半年获取的292宗土地的预期建筑面积约为5084万平方米,总代价约人民币1686.4亿元,平均地价为人民币3406元/平。其中,通过收并购获取的土地有86宗,土地总代价占比为29%。其中,包括已披露可售资源及潜在可售资源总计高达27125亿元。
毛利率三年看涨 股价反映积极
2017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营业收入777.4亿元,同比增长35.5%,毛利171亿元,同比增42.1%,毛利率由2016年全年的21.1%回升至22.0%。在此业绩之下,碧桂园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15.02分,较去年同期大增117.1%。
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及副总裁伍碧君介绍,“今年上半年交楼毛利率是22%,归属股东的净利有9.6%,接下来毛利率和净利率都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因为我们各个项目的盈利水平都在大幅提高,在接下来的2017、2018、2019年都会看到向上走的趋势。”
她透露,现在预售这部分的毛利大概是24%到25%,所以整体未来会恢复到这样一个水平。“我们的毛利还是会比较保守,因为我们使用了新准则这部分交楼的毛利都没有超过20%。”
莫斌对此补充,随着公司管控水平的提升,碧桂园的毛利率一定会持续、快速的提升。
报告期末,碧桂园现金余额为1201.3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净经营性现金流继续为正,约164.2亿元。期末,净借贷比率37.8%,同比下降24.8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32%,同比下降44个基点;两者均创五年新低,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负债率方面,现在算是比较低的,我们会在规模和负债之间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伍碧君称,净负债率不超过70%一直是碧桂园红线,所以在这个范围内,碧桂园会以现金流为正作为一个标准,然后在负债率的范围内去调整它的比例。
业绩优良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好的体现,截至2017年6月30日,碧桂园股价(9.05港元)较2016年底(4.34港元)上升109%,是同期大盘指数涨幅(17.1%)的6.4倍。8月22日中期业绩发布当天,碧桂园股价上涨1.67%,是恒生指数增幅的1.8倍,报收9.72港元,市值达到2074亿港元。
众多机构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反馈。瑞银维持“中性”评级;野村、德银、花旗等评级“买入”;摩通则重申“增持”碧桂园;标准普尔上调碧桂园评级展望至“BB级正面”。
国内仍是主战场 未来要走均好发展之路
碧桂园方面透露,从战略规划上,未来将通过“合伙人机制”、“聚焦中国城镇化红利”、“相关业务投资与分拆上市”等举措,达到有质量的发展、分散单一项目风险以应对市场波动、保持快周转和现金为王,力图最终成为行业内最有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