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另外角度解释商品普涨的逻辑。”程小勇解释说,一是年初以来,金融去杠杆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扩张受限,资金出现脱虚向实迹象。对比以往脱实向虚带来的金融资产大涨,同样在流动性充裕背景下,脱虚向实会导致实物资产大涨,而实物资产中楼市投资受限,唯独商品是最好的标靶;二是从成本角度来看,制造业中一些起辅助作用的原材料,如碳素、硅锰、石墨等价格在2011年至2015年持续下跌,导致其产能和产量受到冲击,再加上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整个制造业能源成本抬升,造成很多辅助性原材料一货难求,因此成本传导因素盖过实际供需;三是此轮行情还受环保因素、政策等影响较多,包括7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除了天气,环保督查因素也导致了部分企业产出或者复产受阻。
“综上,商品背离需求端而大幅上涨就可以解释得通。”他说。
牛来否需看两条件
回顾以往牛市,增量资金入场和市场成交额放大是期货市场由熊转牛的重要标志,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较上月有所上升,以单边计算,当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2.98亿手,成交额为16.7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18%和12.28%,环比分别增长4.78%和9.86%。1-7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7.8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02.6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95%和13.32%。
而中金所“最严期指新规”出台时间是2015年9月份,距今已近两年。因此上述成交量及成交额同比下滑因素中,期指受限因素影响料有限。此外,1—7月期市成交量超过3成的下滑幅度,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大量多头入场埋伏的可能,亦难以佐证期货“大牛”的到来。
除了成交、持仓量的配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期市出现大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市场对远期普遍转向乐观,期货品种基差走高,远期合约升水明显,但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8月份以来,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一半以上期货品种的基差持续处于贴水或平水状态。8月16日,多品种期货升水走高,但其持续性仍是一个问号。
值得注意的是,在昨日的普涨潮中,行情火爆的品种上,成交增量显著高于持仓增量,市场换手率较高,但汹涌的多头在碾压空头的同时,其丰厚的获利筹码、庞大的身躯反而成了部分机构眼中的“肥肉”,随时伺机“咬一口”。
如一家投资国内商品期货的海外对冲机构首席投资官就说,可以预见的是,某黑色系品种在六个月内必然出现见顶反转。一旦投机仓位出现重大方向转变,对空头来说都是一个极其诱人的获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