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7月15日,豫能控股披露的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亏损0.4亿元~1.1亿元。
上调幅度最小的是广东地区。4家广东区域内的上市公司披露,广东省燃煤发电企业的标杆上网电价为0.0025元/度(含税)。其中,经初步测算,本次调整预计使得粤电力A(000539,SZ)增加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5万元;穗恒运(000531,SZ)2017年度营业收入增加约400万元(不含税);深圳能源(000027,SZ)2017年度营业收入增加约1680万元;宝新能源(000690,SZ)2017年度营业收入预计增加约600万元。
相较其他区域,广东地区的煤电企业在上半年尚能保持盈利。粤电力A7月14日公告,其2017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亿元~1.4亿元,但较上年同期仍下跌86%~81%;深圳能源7月15日披露,其2017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在3.41亿元~4.26亿元之间,较上年同期也下跌了50%~60%。
“受煤炭价格高企及煤电销售价格下降的双重影响,下属煤电企业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较大。”多家煤电上市企业在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解释称。
上调上网电价降低成本
煤价高涨,煤企笑了,煤电企业却“哭”了,这也让煤电监管方不得不夹在中间左右调停。
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合理调整电价结构的通知》,以缓解燃煤发电企业经营困难。
据卓创资讯分析师崔玉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最近一次上网电价的调整发生在2015年。当时的煤炭价格巨幅下跌,已触及煤企成本底线。在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的长期困境下,国家发改委正式下调上网电价。
情况已发生了调转。“今年电厂亏损的确很严重,这次的上调主要是为了电厂。”崔玉娥也印证了这一事实。她透露,在上调上网电价的同时,还取消了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这种政策对煤电企业来说,相当于是降低了赋税。
以河南省为例,在7月1日发布上调上网电价0.0228元/度的同时,还取消了1.5分/度的上述专项资金。“这相当于是给了电厂3分多(每度)的利润。”
“杯水车薪。”这四个字,是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讨论这次电价上调能给电厂带来的实际效益时做出的评价。他提出,现存的煤电亏损主要由于两个方面,即煤价居高不下和发电小时数下跌导致的煤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