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万达公告称以2.72亿欧元出售了西班牙大厦的全部股权。一买一卖之间,如果算上汇率波动等因素,万达亏损两亿元。王健林公开称在西班牙“永远不会再投资”,还说此次纠纷是个教训。
钱从哪里来?风险谁来担?
“内保外贷”被列为重点排查对象
从影视娱乐业,到足球俱乐部,再到酒店地产,标的不乏亏损资产,且绝大多数又是跨境的非主业大额并购,一些企业为何如此热衷海外并购?
多位受访者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称,客观上说,近两年在美元加息与人民币下行的大背景下,国内资金寻求优质海外资产是市场规律的正常反映。但也不排除有些动机不纯的。
王健林曾多次公开表示,万达要从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型为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海外业务布局主要集中在娱乐、文化与旅游产业。这也开启了万达在全球“买买买”的节奏。
郭广昌则提出“反向全球化”的概念,即整合全球资源为中国所用。郭广昌曾表示,复星海外布局主要在两个领域,一是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崛起的行业和企业,如大健康、金融服务、商业旅游、文化影视;二是符合保险投资特点的行业和企业。
尽管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吴小晖曾说,“今天的中国企业是很精明的,尤其是民营企业,没有一个民营企业会把自己的钱拿去做亏本生意。”但在企业纷纷出海之时,跨境整合的风险似乎被忽视了。
麦肯锡研究报告曾指出,全球并购整合风险极大,70%以上的项目均以失败告终。来自汤森路透和Zephyr的数据显示,1982—2009年中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案例中,最终完成的案例仅占51.2%。国资委研究中心、商务部研究院《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目前“走出去”企业中仅有13%盈利可观。
有银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大家都知道靠并购项目挣钱很难,在这两年的海外并购热潮中,也有不少企业借并购的名义,实际上则是向外转移资产,“有些交易肯定是不真实的,海外的项目很难去审核。”
这一迹象早已引起监管层的关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时任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就表示,对外“盲目投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有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积极进行引导”。3月10日,周小川谈到对外投资时说,“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如果有一些过热情绪,有一些跟风,也有一些动机不良的,对这种现象进行一定管理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