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房地产:中资成全球最大的海外“买家”
在房地产与酒店领域的并购,海航与安邦无疑是执牛耳者。
今年3月17日,海航集团宣布完成对希尔顿、Park Hotels &Resorts和Hilton Grand Vacations三家公司的战略投资,海航将分别持有这三家公司25%的股权,共耗资65亿美元。其中,希尔顿是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团之一,在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700多家酒店。
此前,海航集团还先后收购美国卡尔森酒店集团、NH酒店集团、美国红狮酒店集团。
安邦也不遑多让。2014年10月,安邦宣布以19.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旗下的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
在2017年博鳌论坛期间,吴小晖曾表示,“这个酒店(华尔道夫酒店)等于是我们通过市场赚来的,不花一分钱。”吴小晖说,“我们买的时候是1万美金,现在当地的价格是4万美金、6万美金,我们卖掉一部分住宅,留下一部分酒店。”
当时在论坛现场的朱云来开玩笑说,“(这种)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怎么不掉我的头上。”他调侃吴小晖买下华尔道夫,把它做成住宅,是中国典型的打法——空手套白狼。“还套剩下一个华尔道夫,但我也好奇,按说这个路数美国人也不傻,他们也能做出来,为什么他们没做呢?”朱云来说。
收购华尔道夫酒店后,安邦在全球大肆买入酒店与地产的消息频频传出。2015年7月,安邦以7.5亿英镑的出价外加合作协议的形式竞购伦敦金融城最高建筑Heron大厦;2016年3月,安邦曾先后三次出价128亿美元、132亿美元、141亿美元竞购喜达屋,这一度让安邦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但仅数天后,安邦便宣布退出。
不单单是这些海外并购“明星”,不少中国企业都偏好海外酒店与房地产。房地产投资管理及服务公司仲量联行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买家对境外住宅、酒店、商业以及工业房地产的投资总额达到3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这还不包括中国买家的私人境外购房。
当然,投资海外房地产市场也不乏铩羽而归的案例。
2014年2月,万达买下马德里的地标建筑——西班牙大厦,当时花费2.65亿欧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22亿元。万达计划拆毁大厦后重建成有200间客房的豪华酒店、高级零售空间和约300个住宅式公寓的综合物业。作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建筑,西班牙大厦的重建计划遭到当地政府与民众的集体反对,项目也一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