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好制度,能让医学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实战训练,能为百姓提供合格的医生,但因为一些待遇保障和训练措施没有跟上,学员的预期没有实现,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北京市卫计委科教处处长宋玫说。
为了解决住培制度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就落实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遇,确保住院医师临床操作机会,加强培训质量建设等,对各地、各培训基地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住培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培训和质控的体系也逐步完善,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在培的学员达到19万人,其中全科医生有两万多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在今年的中国住院医师国际教育培训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医师协会要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评估检查,重点检查住院医师待遇、培训过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制度落实情况。“要严格基地动态管理,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黄牌警告,严重者予以红牌撤销其基地资格”。
打造“5+3”全科队伍成美好期盼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如果在北京三甲医院待5年,出来就是国家级水平;如果在乡镇卫生院待5年,出来后就是乡镇级水平。”
事实上,我国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目的就是要培养“同质化医生”,缩小大医院医生和基层医生的差距,让老百姓在哪里都能看到好医生。
2016年,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一种先进医疗制度,是由全科即家庭医生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连续、有效、及时和个性化的医疗保健预防服务。
在美国、英国等医疗水平发达的国家,居民的医疗保健服务,90%由家庭医生承担和完成的。这也意味发达国家通过住陪制度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以美国为例,全科医生占了医生总数的30%,而我国医学生中只有7%愿意做全科医生。
今年4月20日,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2017年全科医师培训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学术年会”上表示,“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项国家制度靠的是保质保量的家庭医生队伍。”
当前,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职业胜任力、能力不足。
“只有让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愿意做全科医生,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患者才会下沉,分级诊疗制度才会落实。这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保障。”有医学专家指出,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百姓信任的全科医师队伍,就需要抓好规范化住培,让全科医生队伍快速成长起来,为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重要的人才与行业服务保障。
张雁灵说,若干年后,当我国的全科医生队伍全部由“5+3”人员所构成时,我们国家健康守门人的水平将会从整体上一个大的台阶”。(记者 余嘉熙)
(责编:赵春晓、杜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