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是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企业进入库存回补阶段。库存回补不仅改善了市场预期,而且提高了生产活跃程度,这也可以解释工业生产形势的稳定向好。
经济站稳意味着什么?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2017年以来工业增加值“上台阶”(今年1-5月份增长6.7%,高于去年6%的水平),加之消费增速持续高位,并成为经济走好的关键动能,反映出中国经济走势良好,再次验证“宏观经济L型拐点已过,经济会‘二次探底’”的观点并不成立。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L型底部,在这个长期底部当中,有小周期的向上或者向下的波动,因此并不会发生“二次探底”的情况。“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小周期的向下调整阶段,不过这个周期非常短”,李慧勇对中新社记者说,明年一季度可能就会结束下行之势,转而反弹。
投资是软肋?
放缓的投资增速是5月份各项经济指标中,表现较弱的环节。
今年前5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37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前4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
投资回落主要受到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等影响。
张立群指出,尽管总体投资增速下滑,但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这部分投资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又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大,能够反映出未来投资的向好潜力。而且,民间投资增速走势依然良好(增速仅下滑0.1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确有放缓。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指出,因为去年是“十三五”(2016年-2020年)开局第一年,大项目比较多,所以去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基数较高,对当期的增速会有一些影响。今年基础设施投资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也是多年少见的。鉴于资金面和新开工项目情况在陆续好转,总体来说,延续投资平稳增长势头可期。
张立群也认为,今年项目储备较多,基础设施投资的下滑态势不会持续。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拖累投资的另一因素,房地产投资下滑主要受多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
连续多月的房地产成交的下滑、资金成本上升逐渐传导到房地产投资领域,让过去3个月连续加快的投资增速终于出现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