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毕业生还是上班族,小龙虾的出现都不会突兀。70后、80后们会对北京簋街吃“麻小”的夏夜记忆难以忘怀,新一代的互联网偶像“咪蒙”、“papi酱”会用凌晨也要叫外卖小龙虾的偏执告诉更年轻的消费者:“小龙虾,我喜欢。”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故事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小龙虾
每当夏天带有温度的夜风刮起,簋街的餐馆老板们便知道,一年中最赚钱的时候到了。
今年的簋街有了新变化。统一装修风格的灰墙青瓦让这条北京的著名食街多了些古朴的味道,红彤彤的灯笼和字号夸张的广告牌不见了,但游客的热情却并没有减少。
80后的萌萌是簋街的常客。自小爱吃的她跟随父母见证过簋街首届“麻辣龙虾节”的疯狂,也经历过2003年“非典”来袭时簋街过半店铺关闭的冷清和随后陷入卫生危机的麻小危机。
“麻小火是从2002年第一季麻小节开始。那时候来簋街,吃麻小是北京地标性的夜生活。以前在簋街吃小龙虾是一盘一盘的点,现在是一只一只的点。”萌萌表示,十多年前的簋街,是平民的天堂。“麻小”更是簋街的名片,几场“麻辣龙虾节”活动办下来,土著居民、慕名而来的食客以及在附近大使馆工作的老外,都爱上了这种麻辣食物。那会儿的簋街,2元一只的小龙虾遍地都是,点小龙虾都是一盘一盘的点。虽说现在的收入比十年前高多了,但麻小却越来越吃不起了。中等个头的单只小龙虾定价多在6元至15元之间,个头大一点的最高达20元/只。“现在俩人去簋街要痛快吃一顿小龙虾,没有400块钱下不来。”
“如今去簋街吃饭,更多的是图热闹,专门冲着麻小去的人少了。”萌萌表示,随着大家对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再加上这些年簋街爆出的一些食品卫生新闻和并不亲民的价格,“去簋街,吃麻小”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虽然簋街的餐馆大都做起了烤鱼、馋嘴蛙、麻辣香锅生意,但小龙虾馆仍然以惊人的数量野蛮生长。根据美团的报告,2016年一线城市平均开业500+(店),二线城市200+(店),三线城市及以下30+(店)。仅2016年第二季度,小龙虾专营店新增数量同比上涨33%,截至2016年8月,大众点评网上关于小龙虾的总餐馆数已高达17670家,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串串香店数目的2倍,是肯德基中国门店数量的3倍。
萌萌说,现在她吃小龙虾,更看重的是品牌,例如花家怡园、胡大、仔仔、麻辣诱惑等主打小龙虾的餐馆,叫外卖时也会选择有品牌知名度的商家。“宁肯多花一点钱,也不敢轻易尝试那些小作坊出品的小龙虾。”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