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首汽约车计划第一批在北京培养至少上千名社会加盟的合规网约车司机。
园博馆里体验“粒粒皆辛苦”
本报讯(记者 袁京)农谚说“小满前后,种瓜种豆”。上周末,30组亲子家庭到中国园林博物馆参加“京西御稻插秧活动”,体验“粒粒皆辛苦”。
弯腰插秧的动作不算难,但头顶上毒辣辣的太阳,还是瞬间给平时娇生惯养的孩子们一个“下马威”。“从小就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这还是第一次真实感受到了农民耕种的不容易。”一名头戴大草帽、汗珠不住往下流的男孩苦笑着。
“‘京西御稻插秧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越来越多的家庭在这里感受皇家园林农耕文化,亲自插秧。”园博馆新闻发言人杨秀娟介绍,园博馆希望通过体验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农耕文化、认识历史文脉传承、体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台。
京西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家培育栽种、供皇室专用的“御稻”,迄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京西御稻文化是中国皇家园林农耕文化以及清代皇家园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京西稻在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中多有种植。
此次插秧工序完成后,园博馆还会邀请青少年及学生来此观察、记录京西御稻的生长过程,亲身感受生态环境营建的乐趣。
10部“东城故事”搬上南锣戏剧展
通讯员 洪珊
昨日,77文创园排练厅里,“老戏骨”杜宁林和马迎春正在搭戏。马迎春饰演的朱敏才脖子后面搭着一条毛巾,左手扇着扇子,右手批改作业;杜宁林饰演的孙丽娜走进宿舍,看上去心事重重……
舞台旁,现实中的孙丽娜本人全神贯注看着台上的场景,这是在演她和老伴退休后支教的故事,熟悉的场景,历历在目。
这是原创话剧《十年》的排练现场。今日,2017年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鸣锣开幕。从5月持续至8月,有60部剧目、共百余场演出,改编自东城区居民真人真事的《十年》首次搬上舞台。
63岁的孙丽娜家住东花市街道,是北京回民实验小学的退休教师。12年前,她在电视上看到,贵州一名年轻女教师,背着一个吃奶的孩子在给学生们讲课,她和丈夫朱敏才便毅然决定去贵州支教。
这一去,便是十年。十年来,他们辗转几个小学支教,其中在尖山苗寨的支教最为艰苦,尖山海拔1300多米,全村70多户人家。所谓学校,只是全村每家背7000斤石头盖起来的一百多平方米的“袖珍”小学,只有一个代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