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网约车的蓬勃兴起固然肇始于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但有限的出租车数量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道是“拆东墙补西墙”,西墙是加固了,东墙却摇摇欲坠了。对网约车一禁了之,就有如“拆东墙补西墙”,忽视了广大市民对出行便利的刚性需求。
其二,“网约车动了出租车的奶酪”,这一点无可置疑。但当我们这么说时,千万不要把出租车企业与出租车司机混为一谈。早在数年前,网约车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每当政府要扩大出租车投放数量,总会引发出租车行业反弹,但当时就有明白的司机讲:“我欢迎增加出租车数量,因为这样一来司机就成宝贝了,司机的议价权就增强了,份子钱就会下降了。生意确实会更难做,但我宁愿一天跑8个小时赚的是自己的,也不愿一天跑16个小时只为挣够份子钱!”事实证明,网约车时代,出租车司机的份子钱确实少了,也不再那么疲于奔命了,而收入却并没有见少。而恰恰是在那些开放网约车的城市,出租车司机群体对网约车的不满声音也是最小的,比如我们杭州。
其三,出租车行业改革确实要平衡各方利益,但同时也必须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正当利益需要维护,不正当利益必须摒弃,比如依靠垄断地位获取的利益。如果把出租车企业与出租车司机混为一谈,个别企业就有可能借保护司机利益之名,行固守垄断堡垒之实,而部分不明真相的司机则容易被鼓动,为出租车行业的改革造成困扰。
基于以上几点,地方运管部门该如何面对出租车行业的反弹,也就显而易见:把广大市民包括出租车司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市场导向”放在第一位,把国家的大政方针放在第一位,正面宣传、正面引导,摆事实、讲道理;向杭州、深圳等开放网约车的城市看齐,把这些城市出租车司机分享改革红利的事实传达给本地司机群体,要让大家明白,网约车不是“门口的野蛮人”,而是雪中送饭的快递小哥。
山东商报:包头责令网约车停运,任性何来
《山东商报》评论指出,如果说,网约车在其他“细则落地城市”尚有夹缝中觅生存的一线契机,那么,在包头这里,则是直接被连根拔除了。把行业管理窄化为封杀,这是什么样的行政逻辑?按包头官方的说法,责令停业是因为并未在当地取得经营许可。
乍听起来,似乎也是那么回事儿。可是如果你了解到,自国家网约车管理条例出台近1年,包头并未出台相关细则,估计只有目瞪口呆了。管理部门是逼着网约车去申请一个压根不存在的经营许可吗?用网友的话说,这是“不给活路”啊。而且,值得推敲的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网约车管理条例从去年11月1日开始执行,那为何当时不叫停,偏偏要在半年之后叫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