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性格木讷,却给营业部内的“炒股高手”留下颇为隐忍的印象。“他经常‘贴着’那些高手,不论对方怎么白眼、怎么骂他,都不肯离开,陪着笑脸盯着电脑屏幕认真学习。”这位熟悉徐翔的宁波资深大户说道。
2003年2月,《中国证券报》头版刊发《涨停板敢死队》一文,正式提出“宁波涨停板敢死队”名号。徐翔被冠以“敢死队总舵主”称号,时年不足25岁的他年少成名。
“虚假托单”、“一字断魂刀”等手法,虽然游走于灰色区域,但徐翔则已熟练掌握、频繁使用。彼时的中国股市更为蛮荒,机构和股民对规则缺少尊重,震惊业内的原天一证券38亿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应时而生。
天一证券解放南路营业部总经理胡港和其他同级员工一样,负有为公司自营部门吸纳资金的任务。2001年,“五一九行情”结束,中国股市进长达四年多的熊市,营业部筹资变得困难。胡港等人通过国债回购的方式,自宁波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变相挪用5亿元住房维修基金,加之后来高息吸纳的社会资金,募资总额高达38亿元。
天一证券因自营盘亏损严重,上述资金出现风险敞口。2006年,该案案发,胡港与宁波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领导后来获刑,天一证券次年被光大证券收购。曾在中国股市盛名一时的解放南路被司法部门和证监部门加强监控,徐翔等“宁波敢死队”不得不收敛锋芒。
“包括徐翔在内,不少敢死队成员使用过那些资金。”上述宁波资深大户将徐翔形容成一个缺失法律意识的股痴,“他不好烟酒,不好名车,平时的放松方式就是收盘后去洗浴中心泡泡澡。只有炒股赚钱才是他的人生最大爱好,买入、卖出的那一刻,能带给他巨大快感。”
天一证券案给带来徐翔很大震动。他在而立之年决定离开宁波。离开前,徐翔不仅积累下数亿身家,还与银河证券解放南路营业部的出纳结为夫妇。
“他们都不知前方有悬崖”
宁波人去上海经商是一种历史渊源。早在19世纪,无数宁波青年自甬江江畔坐上小火轮,在黄浦江畔下船,上海码头和十里洋场是他们翻滚商海的起点。一个多世纪过去,2007年,徐翔像他的近代甬商前辈一样,来到中国金融中心上海。
徐翔入沪前两年蛰伏在上海东方证券肇嘉浜路营业部,埋头继续赚钱。
2009年年底,这位崇拜康熙和毛泽东的游资大佬华丽转型,通过创建泽熙正式进军阳光私募界。其首个产品泽熙瑞金1号首发规模10亿元,远超当时市场上许多私募基金的规模。这其中,大部分资金系徐翔过去十年的原始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