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钻研 几近完美的“何氏三圆琴”出炉
众所周知,制琴的关键在于木材。
事实上,数百年来,国外制作提琴的材料都是阿尔卑斯山的云杉或者冷杉。但云杉一棵树成材需要大约70年,“能不能用其他木材代替?”何夕瑞琢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何夕瑞投入了所有收入,跑遍了缅甸、印度等国家的原始森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惊喜地发现,中国的泡桐树完全可以打破欧洲木材的“百年垄断”。
泡桐树是中国原产的一种植物,它以其独特的声学品质早在民族乐器制作中被广泛使用,板胡、扬琴、古筝的共鸣板都是用泡桐木制成。更重要的是,重庆就有很多泡桐树。
只是,如何将其运用到西洋乐器中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何夕瑞试验了很多次,都难以达到理想的音色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首次拓宽了提琴研究的领域,首次跨学科地把提琴研制拓展到生物领域,他的《利用微生物部分降解木材在生长过程中的内应力》这一全新的理论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
这一理论的实践方式就是酒窖发酵。“我滴酒不沾,但是我这些年跑遍了剑南春、茅台等知名的酒厂,就为了寻找合适的菌种!”
何夕瑞的制琴密室。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何夕瑞在找到合适的菌种后,把木板和酒同时放在地下酒窖里,因为地下酒窖的空间相对封闭,常年恒温,弥漫着水分子、酒精分子,木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改变了内应力和品质,从而达到使音色极具韵味的目的。
2003年,历时24年后,何夕瑞正式推出了能完美展现高中低音的自制小提琴,他将它命名为“何氏三圆琴”。
业界公认 “三圆琴”填补民乐无低音空白
如果把传统小提琴比喻为妙龄少女的话,“何氏三圆琴”则像是一位风韵少妇。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琴身由上大下小三个圆弧构成,故名“三圆琴”。
“而且它以中国传统的如意为琴头,是充满中国元素的小提琴。”何夕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