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9月21日13时40分讯(记者 李黎 通讯员 张婷婷 谢力)从20岁时无师自通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把大胡琴,到2003年正式推出“何氏三圆琴”,何夕瑞的一生与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何夕瑞的“琴”节正是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任何一个成功的匠人对自己的行当都绝对是热爱和敬畏的。”今年已经72岁的何夕瑞说。
因为爱琴,何夕瑞从一个初中辍学的小木匠成长为中国有名的提琴制作大师。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无师自通 辍学下乡开始制琴人生
何夕瑞发誓要做一把专业的小提琴是在1979年。
时年34岁的他带着一把自制小提琴跑到四川音乐学院求教。“还不错。”一位教授试拉了几首曲子之后说。
随机,该教授又拿出一把制作精良的欧洲小提琴拉了同样的几首曲子。“相比之下,我自制的小提琴差远了。”何夕瑞颇受打击。
但他同时也暗自发誓,一定要造出一把优秀的中国小提琴。
让人好奇的是,当时还是木匠的何夕瑞为何如此痴迷于制琴?
据何夕瑞回忆,“1957年,我的父亲被扣上了‘右派’的帽子,我只有辍学随全家下乡,跟着一个乡下木匠学手艺,出师后在一个厂里制作模具。”
有一次,工厂举办文艺演出,缺少一把低音大胡,到处都买不到。“我就找来了木材、鼓皮等材料,照着图纸,在车间里捣鼓了几天,仿制出了一把大胡。”何夕瑞说,这把大胡在文艺演出中表现很好,获得大家的赞扬。从这把大胡,何夕瑞开始了他的制琴生涯。
“你连大胡都可以做,小提琴你可以做吗?”同事跟何夕瑞开着玩笑。“当然没问题!”何夕瑞很不服气。
但此时的何夕瑞连小提琴都没见过。他根据书上的图片用二胡弦做琴弦,用普通木板做琴身,耗时几个月,做成了一把自制小提琴。在自我感觉不错的情况下,他来到四川音乐学院请专家点评。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和教授的畅谈让何夕瑞明白,制琴不同于普通的木工活,它工序复杂,还涉及多种学科。
从此,他开始自学木材学、地质地貌学、气象学、人文学等学科,从基础学科入手,开始研究小提琴制作。同时,他还自学乐理、乐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