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与传统大行合作已经有所进展,朱光表示,金融的本质实际上是数据和数据处理。经历传统的电子化到移动化,再到智能化,金融行业正在发生着非常巨大的变化。
朱光介绍,智能金融时代的到来,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一是获客。银行、保险公司的获客会以用户画像为基础,更加精准地触达,不再是以服务网点为基础。其次是服务。肯定是千人千面、更便捷的在线服务,服务品质会提高,营业网点和客服人员会大幅压缩。第三是风控。以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为基础的反欺诈和风控体系,提升用户体验并且拓展服务边界。最后,IT基础设施。将高效安全的私有云,再加上外部数据、区块链,一起去服务。
朱光指出,区块链、金融云、智能客服会大大缩减客服的成本,提升客户的体验,智能获客、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这些领域才刚刚开始。
蚂蚁金服:首推“刷脸支付” 普惠金融规模化
9月1日,蚂蚁金服宣布在杭州肯德基全球首家推出"刷脸支付"服务。选好餐进行“支付宝刷脸付”,整个支付过程不到10秒,无需输入密码,也不再需要掏出手机打开任何App。此外,在消费金融领域蚂蚁金服发力明显,今年至今已发行56单ABS项目,成为最大玩家。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加深了金融服务的数字鸿沟,还是带来了金融服务的数字红利?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认为,科技是为了跨越鸿沟,而不是制造鸿沟。
井贤栋表示,科技在碎片化、海量的场景中解决社会痛点。金融科技公司输出科技,极大得降低了门槛,提升了服务的效率,提升了整个金融对所谓小微新兴创业者的支持。
在行业内,传统意义上的“310”模式为3个礼拜申请,1个月审批,拒绝率可能很高,但在金融科技的新模式下,“310”模式是3分钟的申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
针对这一改变,井贤栋认为,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技术在深刻地改变信息的搜集、风险甄别的方法,金融成本、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结果是所谓包容性的金融得到巨大的发展,让金融更加具有包容性,真正去服务到80%此前没有被服务好的人群。
数据技术的快速普及为普惠金融的规模化带来了真实的可能性。北京大学2016年发布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年到2015年的对比显示,地区间普惠金融发展的差异正在大大降低,边远地区呈现出“弯道超车”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