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南的酷暑到山西的飞雪,从黑龙江的小镇到桂林的村寨,影片中二十二位有过相同黑暗经历的慰安妇幸存者平静地生活着,俨然看不出历史的大风大浪和苦大仇深的羁绊。郭柯曾说:“慰安妇其实是我们强加给她们的,真正走不出那段历史的是我们。”《二十二》全片无解说,无配乐,有的只是风声、雨声、鸟鸣、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老人儿孙辈的嬉闹声。电影安静地展示了每个老人的生活点滴,这与谈及那段不堪经历时的沉默、哽咽、抽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史的年轮在她们身上留下了一些烙印,却又稀释在柴米油盐之中。
观影群众:这是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二十二》在美国放映被定为PG13,按照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是需要对13岁以下的孩子进行限制观看的电影。西雅图AMC Pacific Place 11影院在9月8日-9月10日三天放映此片。
海外的观影人群中,华人占了主要比例。西雅图地区的自媒体在得知《二十二》在北美公映的消息后,纷纷主动发布影片消息,影片在国内的热度和海外媒体的关注让华人对该片充满了期待。电影首映日(9月8日),西雅图地区的票房上座率达到25%左右,周末期间,上座率达到30%,整个北美地区的票房也在逐步升高,澳大利亚在当地华人组织的帮助下,影院几乎满座。
西雅图影院现场的一名留学生对笔者说:“等了很久终于能在国外看到这部电影了。其实一开始知道这部电影是跟慰安妇有关的,心里觉得挺恐惧的,但最后还是决定来看,最大的原因是向这些老人致敬。看完之后被这些老人的真实生活打动,这是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在众多自发前往观影的面孔中也不乏西方人士,但大多都上了年纪。其中一位老人看完影片后安静地等到所有字幕滚动完才离场,他说:“我觉得comfort women这个词语有些让人误解,很难从字面上让人感受到这些老人的不幸。这部电影让我看到她们的艰苦生活,我很惊讶,很压抑,难以想象他们承受了怎样的痛苦,我很震惊竟有这样一段历史存在。这部电影虽然很平静,但我能感受到这些老人的顽强,她们能够站出来向人们讲述这段遭遇,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洛杉矶时报》对电影《二十二》的报道
明星的赞助声援,网民的众筹转发,名人效应和新媒体的力量将海内外观众共鸣的情感汇聚起来。平淡的叙事成为暑期档电影的一股清流,但海外发行方表示:“对于这样一部非同一般的影片,票房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二十二》引起了海外华人、国外文化机构和各界人士对“慰安妇”受害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远大于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二十二》所要描写的,是无法更骇人听闻的历史。但是导演郭柯却采用了一种更加沉静的表现手法,一方面是出于对幸存者的尊重;一方面,这种让人沉思的方式本身,就是对幸存者的记录,对逝去的追念。”《洛杉矶时报》表示:“在令人恐怖的二战中,‘慰安妇’常常是一群被忽略的群体,而导演郭柯却让这些幸存者发声。《二十二》不是一个让人放松的电影,它也不应该是。”《国际电影杂志》评论说:“郭柯的《二十二》优美而充满恭敬,并没有尝试着强制她们进行回忆,但这些没有被说出的反而让这些无法想象的残忍变的更加让人恐怖。”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中国仅存的“慰安妇”受害者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如果没有《二十二》,这段民族创伤的记忆将会随着尘土掩埋,腐烂,直至消失。但幸运的是,电影作为一种传播语言,《二十二》将这段历史扩散到了大洋彼岸,唤起了海内外观众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战争受害者的同情,温情地陈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性情——不仇于过往,不忘记历史。(作者:刘信彤 现居美国西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