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技术
树立系统科创理念
“城市内涝防控技术研究中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中心”“综合管廊技术研究中心”“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中心”“预制装配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一批技术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这是市政总院的新型科研管理模式,“十三五”期间,技术中心将成为拓展专项技术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动能。
强化技术中心建设
回眸市政总院的发展历程,“创新”基因根植于历史。从1960年起,市政总院就提出“不新不出院,出院质量第一流”,技术逐渐从模仿国外标准转向独立创新的道路。在63年的发展实践中,一代又一代市政人言传身教,不断形成自身的文化传统。
在“十三五”期间,市政总院进一步强化“点面体”结合的大科技战略的创新体系,即:以研究院为“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中心、设计院为“面”,使之成为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孵化基地;以工程项目为“体”,使之成为新技术的发源地、试验田,成熟的新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其中,技术中心建设着重强化。
去年以来,技术中心逐步成为科研主力军。以设计为本的市政总院,关注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等重点热点技术,先后成立13个技术中心,其中,“城市内涝防控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得上海市科委的“上海市排水系统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升级成为市级研究中心;牵头筹建市级研究中心——“上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借助核心技术,市政总院积极推进成果产业化,2016年在白龙港污水厂除臭工程中,成功实现从“SMEDI设计”到“SMEDI制造”。2017年,积极推动技术中心实体化运作,依托“预制装配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上海市政预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从专利转让、到生产具有科技含量的SMEDI品牌产品等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通道。
接下来,市政总院的目标更宏大——建设“个十百千万”工程,即:一个专项资金,十大专项技术研究中心,百项重大科研项目,保持千项专利,产业化成果站上万万元平台。
形成专业技术优势
如果走进市政总院,就会发现每个下属设计院都呈现出专业不断拓展的新特色。这源于市政总院在专业技术领域,从广度到深度进行全面创新。
近年来,通过各技术中心的积极培育,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固废处理、土壤修复、智慧水务等新专业迅速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技术经营”的步伐走的更稳。比如,2016年综合管廊项目遍及13个省20余个城市;成功协助上海申报全国试点海绵城市,并承担临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总牵头任务,陆续承接了珠海、锦州等多座城市海绵专项规划。此外,预制装配技术、BIM技术依托上海S3、S7、军工路等重大工程成功应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徐州、南京等地建设主管部门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