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从本乡本村的初中毕业生中选拔优秀、有潜力的学生进行“五年一贯制”全科培养,自2007年起,江西开展定向培养乡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有编有岗”“直送直派”,一大批优秀的中学毕业生被吸引过来,目前江西共招收定向师范生2.9万余人。2017年计划招收5490人,创历史新高。
“允许单设男性岗位,单列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足球教师培养计划,并对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考核。”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副调研员熊礼淼介绍,这一培养模式一直在优化、深化,以满足乡村教育的实际需要。
人才是教育的核心,江西要为广袤的农村留住好教师,哪儿能亏待乡村教师?!
2008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出台特殊津贴政策,2015年将发放标准提高到300元和500元两档,每年省财政拿出资金5.5亿元,覆盖了全省9万余名乡村教师;在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同时改善农村教师住宿及用餐条件;近5年来,以省级“以奖代补”政策投入11.6亿元,建设了1.4万套农村教师周转房,基本解决了近2万名农村教师的住宿问题。
“与县城学校同类教师相比,在最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每个月多1200元。”上犹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卢毓军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后,增加了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我县留住了所有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
城乡教育要均衡,关键还在师资。
翁志红,金溪县唯一的特级教师,2015年9月主动到离县城40多公里的龚家小学交流轮岗,为此不少村民把到县城插班的孩子转回龚家小学。“我必须带头交流,让山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翁志红说。
2014年,江西开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仅金溪县,3年来就有805名校长和教师参与。
职务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给予倾斜;职称评聘与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挂钩;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享受流入学校的同等待遇及当地实施的交流轮岗政策补贴……通过完善一系列举措,变“要我交流”为“我要交流”,一大批优秀校长、骨干教师流向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
清江一曲抱村流,稚子读书声悠悠。这个9月,信江河畔的弋阳朱坑镇中心小学又迎来了100多名回流的学生。农村生源回流,在弋阳并不是新鲜事。通过夯实乡村教育发展的主支撑,江西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农村教育正积蓄着力量。(记者 甘甜 王友文 易鑫 徐光明 陈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