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标规划,到2030年,长沙将建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掌握一批产业核心技术;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发团队;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而作为近期目标,到2020年,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入国内一流行列。
“后续,还将根据长沙科技、经济和民生发展需要,进一步充实‘1+4’创新政策体系。”长沙市长陈文浩指出,深化推动“1+4”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就是要使科技创新政策更加清晰、系统,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充分活跃起来。
“一个城市好不好,关键看年轻人,年轻人愿意去的城市,才是有创新能力的好城市。”陈文浩说,城市要有顶尖人才,更要有大量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当前长沙“人才新政22条”落地实施,投入百亿元资金构建吸引、培育、激励、服务人才的完整政策链条,让人才能够安居乐业、安心创业。
围绕关键领域攻关
近年来,长沙围绕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成果倍出,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新型耐3000℃烧蚀陶瓷涂层等一批“长沙创造”产品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有着“SLS之父”之称(SLS即3D打印)的华曙高科公司、湖南中兴供应链有限公司、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团队开发的新型耐3000℃烧蚀的陶瓷涂层及其复合材料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团队在长沙生根发芽,为长沙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沙高新区,华曙高科用7年时间赋予了国内3D打印科技一个新的灵魂,成为工业级3D全国唯一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拥有包含“选择性激光烧结”与“选区激光熔化”技术的两大系列3D打印设备和3D打印材料,是全国唯一的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全球性的应用开发体系和全球销售服务网络。2012年,华曙高科第一款高分子尼龙3D打印材料出口全球,第一台SLS设备远销美国,产品还在促进人类健康和航天事业发展等方面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湖南海翼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用5年的时间打造了北美第一充电配件品牌Anker,畅销海内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3000万,2016年总收入突破25亿元,成为国内营收规模最大的科技型跨境出口品牌企业之一。
成立于2016年8月的湖南中兴供应链有限公司,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已经累计完成进出口额约7亿美元。由该公司建设的“湖南科技制造产业平台”被列入2017年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该平台由科技制造平台、互联网+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和产业运营管理中心构成,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1年,定位为科技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21年,将平台打造成进出口额超百亿美元的外贸平台,并形成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基地、长珠三角洲产业转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