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由于韩国本身土地贫瘠,资源有限,再加上朝鲜半岛对峙产生庞大的军事投入,以及长期对轻工及民生产业的相对忽视,这造成了两项严重的后果:一方面,物价昂贵--财富和人力资源都高度集中到与民生直接关联较小的重工、电子科技行业;另一方面,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财阀控制程度相对较浅的民生产业,由于发展受限,所以普通人很难通过其发家致富。
这既堵死了民众自由上升的空间;也使得民众如果不能进入财阀企业,并在其中获得相应地位,那么将很难在社会上体面立足--高昂的物价以及民生行业创富能力的有限,把这些民众逼入生活的困境。
这种情况下,普通民众除了考公务员(韩国公务员职位也很吃香),否则就只能挤破脑袋进入财阀企业,并试图在其体系内部获得上升。但大型家族企业的僵化模式,以及垄断地位带来的强势做派,使得普通人很难在财阀企业内部真正出人头地,反倒不得不忍受严苛甚至带有侮辱性的的管理,以及过度的盘剥(韩国人劳动强度全球闻名)。所以韩国民众对财阀的愤怒,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从国家层面来说。韩国这种财阀经济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由于财阀数量稀少,主要分布行业的集中,以及其内部权力架构的高度集权化,这使得韩国经济,乃至国运,都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对单一行业、单一商业集团的倚重,意味着一旦该集团,或者该集团所主攻行业在市场上受到冲击,甚至失败,那么韩国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严重影响。所谓三星感冒,韩国打喷嚏,其逻辑便在于此。
而财阀掌门人作为私人资本的掌控者,作为商业主体,他又天然不像公权力拥有者那样,必须接受各方各面的监督、掣肘,进而更加注重妥协、平衡以追求稳定;相反,相对不受约束的权力,以及商业竞争的残酷性,决定了他有权力,也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判断采取一些激进措施。这使得韩国在政治民主化后,经济上,却依然不得不被少数寡头所捆绑--这意味着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一旦经济寡头主观判断失误,对韩国的伤害就立竿见影!
1998年,金大中当选韩国总统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政企关系以及财阀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