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比长得好看更重要
刚好身边有朋友开了家名为“芭学园”的幼儿园,张同道决定先去那里找找灵感。
2006年夏的一个午后,芭学园里3岁的乐乐和4岁的毛毛正在玩过家家。与一般由“爸爸”、“妈妈”组成的过家家模式不同的是,在他们的“家庭”里,毛毛是“妈妈”,乐乐是“儿子”。经过大李老师解说,张同道才知道,毛毛、乐乐和生病请假了的“爸爸”葆葆有一个“三角故事”:一开始毛毛和葆葆在一起玩过家家,一旁的乐乐羡慕美好的“家庭生活”,一直想要加入;在葆葆生病请假的一个月里,乐乐终于得以“趁虚而入”,但最开始还是没法取代“爸爸”的位置。“这么一个故事,如果大李老师不讲,你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过家家,但是经过大李老师的讲解,你会发现儿童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心理动因。”这个故事后来被张同道放在了纪录片的第五集《朋友这件事》中,由此他也决定将拍摄地点放在芭学园里。
在庞杂的备选项里究竟拍什么是所有的纪录片都面临的难题。在这一点上,张同道一开始也拿不准,所以也拍了一些长得特别漂亮的男孩女孩;但是拍着拍着,主创团队发现,孩子确实好看,但是好像没有什么故事,慢慢也就放弃了,最终将主角圈定在那些有故事的孩子身上。
张同道介绍,出现在纪录片中的孩子,最开始都是以某些特质引起了主创人员的注意。比如,永远一个人玩、把“我有权利这样选择”挂在嘴边的一一,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等着、小伙伴不出现就不进教室的辰辰,刚刚两岁话都不会说、但却总把小朋友鞋子扔进垃圾桶的锡坤……这些情节分别出现在了《一一的世界》、《朋友这件事》、《爱的方程式》中。
不过,张同道还是留了个悬念,在这部五集的纪录片里,他没有把故事最密集、戏剧化冲突最明显的两个孩子放进去,而这两个孩子好看的故事将出现在他明年推出的电影里。
不想给00后贴一个简单的标签
十年时间像魔术师一般塑造着孩子们的容颜和心灵,也引发张同道对教育新的思考。他曾在自己的手记中写道,“《零零后》以十年跨度展示了孩子们拒绝概括的丰富,对现有教育模式提出拷问。在放养天性和规范约束的二元对立中,我也曾迷信自由的力量,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孩子并非二元对立的两种模式。”张同道现在改变了此前认为的“自由的教育会是比较好的一种教育方式”的观点,在他看来,教育的方法无所谓对错,其标准应该是这个方法与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契合,核心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