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中潭村乡村旅游发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邀请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初步完成中潭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紧推进土地流转,现已流转9个小组土地面积253亩。目前,该村在打造龙潭山庄、农家小院等一批乡村旅游产业示范点的同时,已经招商引入专业公司进行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总投资将达1.6亿元,乡村旅游产业将成为中潭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中潭村村部楼顶上,几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发展光伏产业也是村里转型的方向之一,这个5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增加几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在更远的山坡上,利用6个小组的荒坡荒地建设了4.9兆瓦规模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将按照“租金加分红”的收益办法惠及33户贫困户,目前已完成并网发电。
乡风文明促和谐
“中国好人”朱生莲家是村里的贫困户。朱生莲今年86岁,儿子早逝,儿媳范凤娣52岁且长期患病,孙子刚满20岁,一家人生活比较困难。
“蒋书记,我要补交多少社保?什么时候可以拿到钱?是不是要延迟退休?”范凤娣问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蒋斌斌。蒋斌斌耐心地向范凤娣解释相关政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范凤娣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在罗汉岩景区当保洁员,每月有1800元的基本工资。她今年刚大专毕业的儿子,打算做教育培训,却没有启动资金。驻村工作队帮助他争取到了8万元的“产业信贷通”贷款,政府贴息三年。说着说着,眼角泛红的范凤娣笑了起来。
中潭村有“中国好人”朱生莲、“赣州好人”吴北京,村里民风淳朴。赣州市委宣传部挂点帮扶中潭以来,启动“孝心村”建设,建成郭屋乡风文明示范点;加大身边好人选树力度,推选了一批好婆婆、好儿媳、好丈夫、好儿子等先进典型。“现在村民都更讲文明了,办红白喜事都会主动跟我们打招呼,主动移风易俗。”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钟蔚玉说。
此外,驻村工作队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治理农村“精神荒芜”现象,新建了“文化+电商”服务站、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等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了农民社科讲堂,将扶贫政策、技术技能培训班办到了村里,培养贫困户竞争意识和开拓市场能力,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夏季普降暴雨时,驻村工作队带头冲在动员转移、防灾救灾第一线;中潭小学反映经费少、硬件设施差等问题,工作队立即到学校查看情况、出谋划策,并争取资金、项目予以解决,同时牵头组织助学活动,解除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老人走失后,工作队第一时间帮忙找了回来;户口年龄弄错了,工作队立即联系派出所帮忙改到位……点滴的积累,让驻村帮扶干部真正跟群众打成了一片,群众也把他们当贴心人。(记者卢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