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其一而论,比特币的泡沫风险,尚不足以构成系统性风险,这是因为,一者参与者以个体为主,规范性的金融机构几乎均没有参与,二者比特币不具备正规金融的抵押属性,也就是说,即便比特币价格暴跌,对金融市场也不会构成冲击性的风险传导。
就其二而论,当下比特币即便存在泡沫,但这种泡沫与近400年前的郁金香泡沫,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尽管,与具象可触摸的郁金香相比,比特币仅是虚拟的数字货币,但是,在货币无锚、全球化货币持续宽松的情况下,当下市场对比特币的真实需求,其实要远远超过400年前荷兰人对郁金香的需求。
郁金香是可复制、可批量生产的,且实质性的价值存储功能并不明显。但是,自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面对无锚的浮动汇率游戏,全球各国开始迈向疯狂的货币宽松之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在过去40多年里,M2(广义货币)总量增长几乎均超过了1000倍。相比于纸币总量的无法控制,比特币的总量是可控的(2100万),且还存在去中心化、不可复制、转账快、手续费低等优点。
因此,从系统性风险的角度,我们没有必要对于比特币泡沫过于担忧,相比而言,政策性风险才是比特币的硬伤。发行货币是国家特权,谁愿意有一种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的货币在国内流通?至于见不得光的用途,更是各国政府联合打击的对象。
各国央行出招监管比特币,谨防非法交易
从大环境看,各国政策对于比特币的包容性愈加增强。资料显示:
8月7日,乌克兰表示计划于2017年在当地安装150台比特币ATM。
8月8日,韩国正式推出了概述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监管框架的法案。该法案对数字资产进行了定义,并将接触数字资产的相关人士分为了五类,并详细规定了相关的要求和禁忌,其中5亿韩元成市场准入门槛。
8月9日,澳洲媒体报道称,澳洲中立及左翼政党呼吁政府更好地容纳区块链技术及其传道者。
这些消息表明各国对于比特币的认可程度正在提升,不过全球许多国家的政府仍在考虑如何监管比特币。
今年1月份,我国央行派驻检查组进驻主要交易平台,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期间,央行明确要求交易平台不得违规从事融资融币业务,不得参与洗钱活动,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反洗钱、外汇管理和支付结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