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这些冠名文化综艺的品牌大多数也都是“新玩家”。文化综艺几百万到几千万的冠名费,与娱乐综艺上亿的投资相比,无疑性价比更高。即悦娱乐广告负责人告诉记者:“非头部的文化综艺不会有太多客户来抢赞助,所以只要有冠名商接盘,出的钱可以覆盖节目成本,节目组一般就都接受。《中国有嘻哈》的创意中插都要500万,如今冠名一档卫视文化综艺才几百万,性价比确实高。”
但文化综艺的商业前景是否在未来有可能与其他综艺类型抗衡?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竟是不乐观。
广告商缺乏信心
在关正文看来,文化综艺市场化仍具备题材的局限性。例如在同样的收视和点击数据下,广告商还是会优先考虑娱乐类综艺,“即便它们播放比我们数据低,在广告成交量、定价上都要比我们高。”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市场对文化综艺缺乏认同。虽然节目有价值,但对于受众范围,广告主仍心存疑虑,“即便我们拿到第一季很好的数据,广告主还会担心下一季是不是还有人喜欢。但娱乐类综艺只要有成熟模式,或者拉了一个足够漂亮的明星名单,广告主就认定你可以成功。即便这样的节目百分之八九十同样是失败的。”关正文说。
不如娱乐性综艺广告玩法丰富
在这一点上,即悦娱乐也表示,除了冠名,广告方一般不太会建议客户一味地去投文化综艺。因为娱乐性综艺在广告的玩法上会更丰富、植入空间上更大,“像《见字如面》的其他广告商,可能呈现方式就是主持人口播、创意中插、片尾彩蛋等。为了节目的口碑,他们不可能在朗读的内容里做广告宣传。”
投资产出比可能较低
除此之外,也并非所有文化综艺在未来都可以实现商业化。目前好的文化综艺制作团队不多,文化内容做不好也更容易同质化,如果节目没有创新,客户也会变得谨慎,“没有亮点的文化节目,最后可能会变成有客户接盘就答应,不管价多低。但如果投资产出比太小,也避免不了可能流产。当然也不排除政策扶持。湖南卫视马上要做一档节目,即便还没拿到冠名也是要做的。”广告业内人士透露。
2 受众仍需培养,还需摸索有价值的内容
虽然文化综艺数量增多,收视数据似乎并不高。以浙江卫视刚开播的《向上吧!诗词》举例。这档节目地处一线卫视周日黄金档,邀请到刘震云、蒋方舟等文化名人,但前两期CSM52城平均收视率只有0.6,网络点击量也不过13.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