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周黎明留意到,近来口碑对电影票房的作用愈发明显。一方面,去年以来,单纯依靠IP改编和明星效应吸引观众的电影,往往在票房上差强人意。另一方面,《我们诞生在中国》《二十二》等凭质量赢得口碑、进而成功“逆袭”的案例越来越多。
“观众慢慢学会欣赏电影了,电影口碑对观影选择的影响愈发突出。”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负责人谢世明同样表示,如今的观众更为理性,影片质量高,看的人才会多。
站在纪录片研究者的角度,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提到,一些千篇一律又质量不高的商业大片消解了大家的观影热情,甚至让年轻人产生了厌倦、抵触的心理,而纪录电影精品却给观众留下良好印象,两相对照,观众心中的天平自然会慢慢向优质纪录电影倾斜。
“过度娱乐化到一定阶段,文化审美发生改变也是必然,如今许多观众最看重的,还是影片传达的‘真善美’。”何苏六说。
重工业影片将成新“风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移动终端带来的便捷视频消费,如何才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是摆在电影创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今年以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产重工业电影将是未来的新热点与新趋势。
“一起拍电影”创始人张志远是这一议题的支持者,他认为推动电影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他对南方日报记者说,影院观众的“分流”现象是值得注意的。
过去,国内扛起票房大旗的是以喜剧、爱情片为主的“轻工业”电影,但现在,电影面对的是免费的电视剧、网络剧的竞争。如果没能做到差异化,观众宁愿选择在家里看剧或是在移动端上看电影。“竞争会倒逼着电影行业主动升级。”张志远说。
《战狼2》被视为重工业电影创作的探路者之一,制片人张苗所在的北京文化今年曾重磅宣布,计划打造一个总投资30亿元的重工业项目《封神三部曲》。“目前中国电影的弱项是打造重工业影片中的技术问题以及专业团队的欠缺。”张苗表示,《战狼2》的幕后团队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现在对中国电影发展特别有利的地方是,我们可以站在强者的肩膀上,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全世界优秀电影团队的经验来打造国产影片。换句话说,这就是新时代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与观众产生共鸣是关键
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并不认为,所谓的“重工业”大片就是票房的保障,要赢得票房还得靠品质和情感说话。电影市场分析专家蒋勇举例说,《二十二》票房“逆袭”的重要原因,是与中国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振,这一点与《战狼2》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闪光少女》等表现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为梦想而奋斗的国产电影,也取得不俗口碑,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与社会和人心紧密联系、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作品,更能赢得观众的喜爱。
“电影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不是制造无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表示,提升电影质量的关键是汲取生活的养分。“一些创作者迷信于揣测观众心理,凭空创造虚空的遐想,导致电影没有生活依据,这样生产出来的作品,或许能一时半会儿让观众感到新鲜,但不能长久地抓住人心。”蒋勇同样认为,发挥内容生产力的关键之一是接地气,“我们需要更多反映社会热点的国产电影佳作。”
“回到艺术根源上来,最难具备和保持的,是人对电影艺术的敬畏和对电影创作的那份纯粹的初衷。”张苗总结说。刘长欣;陶明霞;修珠珠